在绘画由人物转向山水后,绘画的人伦教化功用也渐次转为人性修养,而心性修养本身是拥有、体验对欲望的规范。因此,作为心性修养的画面形象当然不是引发欲望性质的。规范不是扼杀,而是适度抑制,而抑制的度,取决于对“今情”的认识与理解和对“古意”的传承与坚持。就内质而言,就是既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又能有持久的未来指向。因此,古意与今情是互补的,不可或缺的,只是在具体的时空点上或有侧重而已。北南宋之际,中国绘画的这种极致的发展,或者说是“全面创新”的发展,一方面是借助了皇家的势力,完成了一次历史试错,另一方面也是绘画本体技法完善的必需历程。然而,这种“创新”并不因其全面性的,或者说整体性而得到了相应的、全面的、整体的历史认可与赞同,而成为未来发展的历史指向,相反,其价值在赵孟頫看来仅仅是“试错”而已。须以历史绪脉中的“古意”来纠编规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