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邵琦《中国画品评史绎》

  “品评”是一个伴随中国古代绘画史发展重要的艺术观念,是一个可以把中国绘画的全部理论贯穿起来的线索。揭橥中国画理论的本然特色,有助于世人客观完整地理解和鉴赏中国画,感受中华艺术的厚重与璀璨。在上海书店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国画品评史绎》中,作者邵琦认为,要讲清楚中国画的问题,需要回到中国品评的理论语境中来。下文为该书前言,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因由。


《中国画品评史绎》
邵琦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画讲品评,而不用评论或批评。尽管都是评价,但品评更多的是一种体悟,而评论或批评则更多的是一种辨析、扬弃。换言之,品评相对而言是一种更倾向私人的评价;而评论或批评则是一种更倾向公众的评价。

  以一种更细腻的、温和的、真切的方式来鉴别高下优劣,而不是用一种尖锐的、激烈的、强硬的口吻来指摘,是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且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态度,无论是魏晋对人物的品藻,还是对茶、酒的品鉴,所道述的是和评者自己关联的,是自身的感受,而不仅仅依据条理的审判。这里一个重要的分叉在于品评将作品视为一件完整的完成品,相信作者已经全面完整表达了;而批评则试图告诉读者这件作品并没有完全表达,需要他来进行拷问或代为辩护。

  因此,品评是基于对作品的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上展开的;而批评是基于对作品的隐藏和怀疑中国画讲品评,而不用评论或批评。尽管都是评价,但品评更多的是一种体悟,而评论或批评则更多的是一种辨析、扬弃。换言之,品评相对而言是一种更倾向私人的评价;而评论或批评则是一种更倾向公众的以一种更细腻的、温和的、真切的方式来鉴别高下优劣,而不是用一种尖锐的、激烈的、强硬的口吻来指摘,是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且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态度,无论是魏晋对人物的品藻,还是对茶、酒的品鉴,所道述的是和评者自己关联的,是自身的感受,而不仅仅依据条理的审判。这里一个重要的分叉在于品评将作品视为一件完整的完成品,相信作者已经全面完整表达了;而批评则试图告诉读者这件作品并没有完全表达,需要他来进行拷问或代为因此,品评是基于对作品的尊重和信任的前的基础上进行的。品评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批评则是西方文化中惯用的。

  最早的中国画品评专著是南朝齐的谢赫《古画品录》,他也是最早对品评作出了界定:

  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

  品评,是作优劣的判断。换言之,品评不是对对错作出评判,也不是对新旧作出评判。尽管这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经给出的结论,但对今天来说,依然有正本清源的作用。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对绘画的评价就一味在追逐一个“新”字,以新旧代替优劣。这一品评标准的迁移,不仅仅是违背了古训,更重要的是悖离了绘画本身;以至于出现泥沙俱下的杂乱现象,也就不无原由。

  因而,回归品评,方能揭橥中国画理论的本然特色,方能有助于客观完整地理解和鉴赏中国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画品评史研究的著作。“品评”是一个伴随中国古代绘画史发展重要的艺术观念,是一个可以把中国绘画的全部理论贯穿起来的线索。本书作者分四个章节梳理历朝历代品评理论的具体内容及核心思想,以全域眼光放眼整个美术史,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以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眼光与角度,全方位解读中国画品评史。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揭示中国画理论的本然特色,有助于世人客观完整地理解和鉴赏中国画,感受中华艺术的厚重与璀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