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分成五部分。首先是“概念篇”,其中第一章是基础性的介绍,包括德意志贵族相对于英法贵族的一些独特之处。第二章介绍德意志贵族的等级和头衔,确定若干概念的译名,以方便下文的展开。对某些译名的选定是我个人的决断,读者想必会有自己的意见。第二部分“历史篇”大致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德意志贵族的生存状态,在每一个新时代降临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与挑战,又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如何确保本阶级生存下去。大致勾勒纵向的时间线索之后,第三部分“社会篇”以横向的逻辑进一步聚焦,按照主题来行文,每一章围绕一个具体主题,介绍德意志贵族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事业与职业。这部分通过史料尽量重现贵族的日常生活,比如狩猎、舞会、婚姻。这是我写作得最愉快的部分,希望读者会喜欢。第四部分“余音”介绍德国之外,比如奥地利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德意志贵族。第五部分“附录”,收录了我在德语世界进行的两次采访,可以算某种意义上的一手资料。在部分章节,我借鉴理查德·埃文斯爵士(Sir Richard Evans)的《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的写法,在开头先通过一个故事(往往是人物小传的形式)来引出主题。
写这样一本跨越漫长时间、广袤空间并且涉猎广泛话题的书,必然会依赖大量已发表的著作和论文。对于我觉得比较重要或者对我帮助较大的几本书,我会稍做点评。在写作过程中,我去了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些地方旅行,对自己书写的话题算是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有幸与国外的德意志贵族史研究者交流,还采访了一位有哈布斯堡家族血统的奥地利贵族。
下面介绍和点评一下我参考的著作当中较为重要的几本。
邢来顺教授的《德国贵族文化史》是目前中文世界里不多见的以德意志贵族为主题的专著—很可能是我这本小书出版之前唯一的一本。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在结构框架上。邢教授的学术功力深厚,写这样一本面向大众的历史书可谓驾轻就熟。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看。
但这本书的问题也有很多(或者说不是问题,而是作者对主题的有意识选择和剪裁),因此我才斗胆自己也写一本。首先最明显的问题是,《德国贵族文化史》写到1918年帝制灭亡、共和国建立就戛然而止,对魏玛时期、纳粹时期和1945年之后德国贵族的历史一笔带过,只简单介绍了魏玛时期贵族社团和协会的情况。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只有帝制之下才有贵族,共和国里没有贵族。诚然,魏玛共和国通过立法取消了法律意义上的贵族,在法律层面上不再有贵族,并且法律面前贵族与其他人平等是在帝制时期就实现了的,但要说随着菲利普·谢德曼宣布建立共和国,德国就不再有贵族,显然并不准确。共和主义对德国贵族阶层来说是个沉重打击,但历史一再证明,这个阶层特别擅长应对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改造自己,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事实上,德国贵族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1918年之后的德国历史里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当然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到了21世纪,有的德国贵族已经资产阶级化,但很大一部分德国贵族,尤其是高级贵族,仍然是社会精英,低调地在金融、实业、慈善等领域有所作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20世纪德国乃至世界的灾难性剧变,即纳粹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贵族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本以“德意志贵族”为主题的书,如果不用充足的篇幅来讲1918年之后的贵族史,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贵族在历史上长期扮演社会精英和领导者的角色,所以德国历史和贵族密不可分。但不能说把德国历史讲一遍,就认为贵族史已经顺带讲清楚了。比如《德国贵族文化史》关于贵族与军事的章节,实际上是叙述了一遍从德意志人东扩、条顿骑士团成立与发展、勃兰登堡-普鲁士崛起直到第二帝国建立的历史。这段历史固然是贵族领导的(或者说贵族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不能说这就是贵族的历史。同样,不能把毛奇、沙恩霍斯特、克劳塞维茨等人的生平和贡献介绍一遍,然后说这就是贵族的军事史或者军事的贵族史。我想,如果要写贵族与军事的关系,更合适的办法是探讨贵族作为一个阶层和群体在历次战争中的经历,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贵族的人口构成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贵族在军官中所占比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我会特别注意,我要写的不是德国史,而是德国贵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