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月27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主题:诗的礼物——谈张新颖的《三行集》和《独处时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嘉宾:张新颖、张定浩、木叶、方岩、黄德海、肖海鸥关于主题 诗拯救出了一些瞬间,安慰了我们。 诗人与语言交谈,但“与语言交谈,不是与语言交谈,就像与风交谈,与光交谈,与黑暗和沉默交谈”。这个周末,主办方邀请新近出版了两部诗集的张新颖先生与张定浩、木叶、方岩、黄德海、肖海鸥一起谈一谈诗的馈赠和写诗这件事。关于嘉宾 张新颖:1967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沈从文的前半生》;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斜行线》;随笔集《九个人》《迷恋记》《有情》《风吹小集》《读书这么好的事》;诗集《在词语中间》《独处时与世界交流的方式》等。 张定浩:1970年代生于安徽,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供职于《上海文化》杂志。著有文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爱欲与哀矜》《孟子读法》,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等。 木叶:原名刘江涛。生于北京,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供职于《上海文化》杂志。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一星如月看多时》《水底的火焰》《先锋之刃》,编选有废名集《少时读书》和金克木集《梵佛间》。获中国时报文学奖·诗歌评审奖(2006)。诗歌收入《复旦诗选》、《2018诗歌年选》和《诗歌的纽带:中俄诗选》等。 方岩:生于1980年代,安徽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四届客座研究员。现为《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辽宁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曾获《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2014、2017)、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2017)、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020)等,著有评论集《第一本》等。 黄德海:《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上海文化》编辑。著有《诗经消息》《书到今生读已迟》《文学的末法时代或早期风格》等,编有《书读完了》《野味读书》。 肖海鸥:《三行集》责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工作室编辑总监。关于书目《三行集》张新颖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张新颖教授得到朋友送的一个小本子,一页只能写三四行,出于敬惜字纸,他便以三行为限,写自由的句子,“风吹到句子之间/ 风吹词语/ 风吹到旷野和字的笔画之间”。这样写满了一年,三行的句子随四季轮换一周,于复始之际显现完整之形。这不是事先的计划,随自然流转比计划更能获得运行生息的节奏、韵律和赋形的力量。《独处时与世界交流的方式》张新颖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新颖以学者、批评家为人所知,本书却以诗歌为载体展现他纯熟的母语写作,收录其近三年的诗歌新作,并附有布罗茨基三首译诗。缘起日常,捕捉着生活中的情绪闪现,平静中又有着力量,有独自的审视,是回望也是展望,私人化又覆盖着人的共同情绪,是一本手边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