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古代学者对古器物及相关图像的研究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关于这一类问题,清代四库馆臣曾发过感慨,云:“著述之中,考证为难;考证之中,图谱为难;图谱之中,惟钟鼎款识义通乎六书,制兼乎三礼,尤难之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十五·钦定西清古鉴》)古代金石学者在经学,特别是礼学的知识背景下展开古物研究,其内容至少涉及题铭释读、图像辨析和文献考证这三个方向(即王国维所言“文字、形制、事实”三项),而每一项都需要极为专门的知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恐怕也是艺术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卷轴书画在内的古代艺术史研究,尤其不能离开这一路径。
按照容庚先生的看法,古人对于古器之观念,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即“以为祥瑞者”“以为器用玩好者”和“以为研究者”,这三点与王国维“应用、研究与鉴赏”的提法相类似。受到这一观点的启发,本书采用了以下写作结构:第一章,讨论有关古物的观念变迁;第二章,通过礼图这一类特殊古物图像讨论古物的“应用”“实用”问题;第三章,讨论儒家学者、古物学家对古器物的研究与著录工作;第四章,从审美的角度讨论艺术史中的古物图像,及这类图像所涉及的特殊题材类型;第五章,通过江南文人的生活方式,探讨历史感与美感的关系;第六章,介绍古器物拓片及“拓本博古图”,核心还是历史感与美感;第七章,通过端方旧藏柉禁,探讨古物摄影的真实性问题,这一章受到了《历史及其图像》导论部分的启发。
当然,在这本书中,我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古器物的图像表达方式问题,其中包括版刻、手绘和传拓这三种基本形态。近代以来,古物摄影开始出现,古器物图像复制技术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各类博古图的实用功能渐渐消解,但其审美含义却与日俱增。今天,版刻、手绘和传拓的古器物图像在拍卖会场频频现身,而我们主要是从美感、历史感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图像,并在其“古雅”的气息中徘徊流连,乐而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