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和他的迷宫

    《小径分岔的花园》深深影响了博尔赫斯之后的小说创作,包括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还有什么用“小径分岔的花园”来形容《哈扎尔辞典》更为贴切呢?《哈扎尔辞典》中的一个个词条,其实就是博尔赫斯迷宫中的一个个节点,连接它们的就是分岔的小径,它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径分岔的花园”。《哈扎尔辞典》不仅直接使用了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创意,而且,关于时间的观念上,差不多就是在直接引用了博尔赫斯的观念,他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说法,比如在《补编一》里有这样的文字:“所有未来和过去的时间,所有的来生之光已经在那儿,它们被分成小块,由人和他们的梦在分享。” 

    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里的其他各篇可以说是《小径分岔的花园》的一次次变形和相互解读,在《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里博尔赫斯虚拟了一个特隆人的国度,在特隆人的国度,那里的世界“并不是物体在空间的汇集……它是连续的、暂时的、不占空间的”,类似于宇宙大爆炸之初的奇点,而关于时间,那里的学者有些否认时间本身,有些认为所有时间已经过去,我们的生命其实是一种回忆,有些认为我们其实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而这与量子物理学又有不谋而合之处。 

    在《〈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中,小说家皮埃尔·梅纳尔打算重写《堂吉诃德》,创造出一个正宗的吉诃德,而且要逐字逐句与塞万提斯不谋而合。在《环形废墟》中,一个来间南方的人打算利用梦境创造一个人,最终却发现自己也不过是别人一个梦。在《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中,作家赫伯特·奎因更像个有些夸张的逻辑说家而不是小说家。《通天塔图书馆》中图书馆无穷无尽,包罗万象,书架里包括了二十几个书写符号的所有可能的组合。如果有读者问博尔赫斯的这些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博尔赫斯一定会发出几声冷笑,因为他只想创造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了包含了宇宙的一切,包括时间和空间,而关于这点在他的另一个名篇《阿莱夫》中表现得更为直接。 

    《阿莱夫》中的“阿莱夫”其实是一个类似水晶球一样的东西,在阿莱夫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的一切,看见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如果说《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玩儿的还只是“时间”,那么在《阿莱夫》中玩儿的就是整个宇宙。 

    博尔赫斯的小说也深深地影响了另一个大师、意大利著名作家艾柯,他坦承《玫瑰的名字》里修道院的那个图书馆就是受《通天塔图书馆》启发,但他却把《玫瑰的名字》里一个以博尔赫斯为原型的人物写成了“坏人”,我相信这是他的一个高级游戏,如他的前辈博尔赫斯、乔伊斯一般。 

    关于博尔赫斯艾柯甚至专门写了一篇长文《博尔赫斯以及我对影响的焦虑》,在文中他为了赞美博尔赫斯甚至不惜贬低自己:“留存于博尔赫斯作品里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他有能力运用百科全书各式各样的碎片,并重组成理念的美妙音乐…… 面对博尔赫斯朗朗上口、余音绕梁、堪称典范的旋律,我觉得自己好像在吹瓦埙。”而博尔赫斯何以成为博尔赫斯,只要去读读他那些百科全书式的随笔就会找到答案。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