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真知、责任和勇气的呐喊——重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相信大多数人对《寂静的春天》一书并不感到陌生。该书于1962年在美国由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出版,1979年由科学出版社第一次引入我国,之后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8年引进美国木刻插图版,重新翻译出版。

    作者蕾切尔·卡森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在她生前,《寂静的春天》一书因为直指社会当下的真实问题,面世后两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然而这篇火药满满的檄文也让她同时收到了来自相关利益 集团的难以想象的指责和谩骂。在她身后,受《寂静的春天》一书的直接影响,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成立了美国环境保护署,“环境保护”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和国家议事日程。而随着作品的畅销和产生的深远影响,蕾切尔·卡森也当之无愧地被公认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发端者。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为《寂静的春天》中文版作序时,评价此书“犹如旷野里的一声呐喊,用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是什么使卡森和这本讲述杀虫剂的作品产生了这样巨大的影响?是 什么促使每个捧起此书的读者都不由自主、迫不及待地,怀着由好奇而转向震惊、愤怒、忧虑的心情通读全书?也许,这一方面是因为卡森既感性优美 又充满力量的文笔,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卡森在书中反复鲜明阐述的观点和作出的警示,展现的大量无可辩驳、发人深省的数据和事实。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就是对滥用杀虫剂等有毒化 学物品的声讨和对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呼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身边的有毒化学合成物有增无减,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当把目光重新放回这本经典力作,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时至今日,卡森的忠告与 思想仍然是一盏明灯,为人类指引着一条通向未来之路。

    在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进程中,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及普通民众 的良知无时不在经受着拷问。针对以DDT为代表的有毒化学物品,和卡森站 在同列的一些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科学家,以严肃的科学研究和确凿的证据 对滥用引起的危害发出了严厉的警告,而当时很多生产杀虫剂的化工企业,以及为数不少的昆虫学家、化学家等,则动用了发表不负责任的攻击性言论、使用污蔑性的词语等卑劣的手段攻击卡森和她的观点。他们声称杀虫剂是“人类的救星”,威胁“如果不再使用杀虫剂,人类将会回到黑暗时代,昆虫和疾病将再次接管地球”。当这些所谓的科学家与化工巨头之间的利益链条被揭露后,这些言论不攻自破,变成了小丑的拙劣表演。在整场行动中 一些目光短浅,无力对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作出权衡,不负责任地鼓动农户 大面积连年喷洒杀虫剂的农业官员,也要为生态环境的破坏承担不容推脱的 责任。至于更广大数量的农户,很多是由于无知而滥用农药或违规操作,其中一些人已深受其害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在书中,我们也看到,农户在蔬果上市前几天加倍喷洒农药原来不是今天的“发明”,这种做法已至少延续了五十多年。为了让即将上市的蔬果有更好的品相,顾客的健康成了直接 的牺牲品。

    今天,我们在食品、医药等关系民生的领域仍面临着科技引发的诸多 争论,这些争论无一例外,均和环境与生态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时间无疑 会给出真相,但到那时一切可能已无法挽回。今天,我们仍很有必要安静下 来,停止盲目的行动和喧嚣,重新听听卡森的呐喊,唤醒内心的良知。正如戈尔所说的,要在化工企业、农业集团和公众的健康之间建立一座文化互解 的桥梁。作为公众,在执行和接受计划、任务前,我们要求行使知情权;作 为科研人员,我们要有发现和传播真知、发出正义之声的力量和勇气;作为企业,我们要发展,更要承担起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作为政府,我们要拨开重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远见卓识,作出正确的判 断和决策。如此,社会各界才能形成合力,科技才能真正担负起为人类未来服务的重任。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是全书通篇反映的另一个主题。卡森在书中严肃地指出,面对各种有毒化学物品的侵入,不仅是昆虫世界,整个大自然都在反抗。人们可以预测化学物质对付少数个别种类昆虫的效果,但却无法预测化 学物质袭击整个生物群落的后果。而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只是地球上生 物群落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中的许多人生活在世界上,却对这个世界视而不 见,察觉不到她的美丽、奇妙和正生存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物的奇怪的、有时是令人震惊的强大能力。我们应认真反思卡森的质疑:任何文明是否能够 对生命发动一场无情的战争而不毁掉自己,同时也不失却文明的应有尊严?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