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月的一天,蕾切尔·卡森接到朋友奥尔加·哈金斯的信。后者在信中说,马萨诸塞州自家后院里养的鸟全都死了,而就在前一天飞机刚在那儿喷洒过消灭蚊虫的杀虫剂。鸟儿的“非正常死亡”和杀虫剂是否有关?正准备写一本关于人类和生态的书的卡森,立刻开始搜集杀虫剂的相关信息。
之前卡森只写过关于海洋生态的书。她1932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此后在政府机构研究鱼类和野生动物,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爱好文学的卡森业余给报纸杂志写科普文章,出版了《在海风下》、《海的边缘》等书,一跃成为一线作家。
卡森原本只打算写本小册子。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她发觉问题比想象中复杂。为此,她阅读了上千篇文章,还不断向相关领域的权威请教。1960年,53岁的卡森被诊断出乳腺癌,她一面治疗,一面加快写作。 2年后,书稿开始在《纽约客》上连载,同年,这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出版了。
书的一开始,卡森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美国中部的一个小城镇,庄稼遍地,果树成林,狐狸在山上吠鸣,鹿群穿过晨雾笼罩的原野。然而,随着一批人的到来,阴影覆盖了这里:疾病袭击了鸡群,牛羊染病,鸟儿都不见了,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死去……“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 ”
当春之声陷入沉寂时,人类面临的是史无前例的恐惧。卡森将这幅图景命名为 “明天的寓言”。
随后,卡森以化学制剂滴滴涕为主要案例,通过科学例证,运用生态学原理说明,化学制剂不仅是 “杀虫剂”,也是严重危害地球环境和人类安全的“杀生剂”。她用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事实告诉人们,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已经受到了致命物质的污染,而这种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恢复的,它不仅进入了环境,也进入了生物组织内部。
卡森不仅揭露了一个公众未知的事实,更伟大的是,当同时代的化学家、生物学家坚信人类正牢牢地控制着大自然时,她已经认识到,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自然平衡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力量,而“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已经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
现如今,卡森所持有的环保理念已是全球共识。但在1962年,公共政策中未曾出现 “环境”这一条款,她的呼喊不啻是平地惊雷。该书出版几个月就卖出了 50万册,但受到的抵制和攻击也是空前的。多家化工公司企图禁止《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又模仿出版了《僻静的夏天》、《荒凉的年代》,高歌化学杀虫剂的好处。他们组织起一波波攻击,把卡森污蔑为“自然的女祭司”,说她是歇斯底里的极端主义者,甚至连许多科学家、美国医学协会也站在了她的反对面。 1964年,卡森在毁誉参半中去世。
幸而,卡森揭示的真理,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这个“寂静的春天”,最终引发了滚滚春雷,发展成为历史上伟大的群众力量之一。
事实上,二战结束后,随着军备竞赛、工业扩张、人口膨胀,美国的资源和能耗也以几何级数递增。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空气污染是美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到六七十年代,核污染和化学污染又成为了美国人的头号公敌。正是以卡森为代表的生态科学家吹响了思想的号角,大量民间环保组织如雨后春笋,推动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公众加入到环保行列中来。
1970年4月22日,美国爆发了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游行。在民间环保运动的压力下,政府开始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作重心之一。这十年中,美国通过和制定的环境保护及相关法案达数十部,由此,美国的环保事业进入法治轨道。4月22日这一天也因此成为了世界地球日。
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眼中,《寂静的春天》的历史意义堪比《汤姆叔叔的小屋》——斯陀描绘的奴隶形象感动了民族的良知。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见到她时说:“您就是引发整个事件的小妇人。 ”
所不同的是,卡森对一个人们尚未察觉的危险发出了警告,而且试图推动把此问题提到国家的议事日程上。她改变了人们的理念,而且最终发动了全社会的力量来阻止这种 “浮士德式”的交易。——以长远悲剧的代价换取近期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