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戏有一种常见的表演形式是玩转语言和逻辑,利用语词误听、逻辑推理的偷换引出笑话。徐卓呆、陆希希的《吃大菜》唱片就说了一个因咖啡调换牛奶生出的逻辑偷换情节:“(甲)顶便宜末,吃一杯咖啡。(乙)阿要几钿?(甲)一角半。(乙)个末拿一杯来让我尝尝。(甲)是哉。……咖啡来哉。(乙)喔唷,个个咖啡勿好吃,阿可以退个?(甲)退末勿能个,要末换别样。(乙)换点啥?(甲)换一杯牛奶。价钿是一样一角半。(乙)个末倷替我换。(甲)个末牛奶来哉。(乙)让我吃吃看,好吃盖。(甲)别样阿要吃点啥哉?(乙)弗要哉,倷算账罢。(甲)吃仔一杯牛奶茶,一共末一角半洋钿。(乙)瞎说,牛奶还要出啥铜钿?我是拿咖啡搭倷调个。(甲)唉,咖啡阿要铜钿?(乙)咖啡我勿吃拨仔倷个哉。(甲)啊咦,牛奶茶倷吃个滑?(乙)呵唷,牛奶拿咖啡搭倷调个。(甲)个末咖啡阿要铜钿拉?(乙)咖啡末老早还倷哉滑。哪能算法铜钿?笨来!明朝会!(甲)算我触霉头,哪能个道理拉海?缠得来!”
这个戏的“套路”后来被50年代滑稽戏《五颜六色》中一个“牛排换猪排”的情节所套用,滑稽名家姚慕双、周柏春又把它翻新为《黄鱼调带鱼》演出成为经典。
滑稽戏的开山鼻祖之一陆啸梧的《改良八仙》,别出心裁混搭歪讲,让古代民间传说中很世俗化的“八洞神仙”穿上了新时代服装,享受大上海的繁荣。他用出自寺院的“宣卷调”唱:“吕纯阳拿胡须末侪剃光,身浪向末着之一身中山装。背心浪格宝剑末用勿着,手里向末拿仔一根司的克个文明棒。铁拐李格走路是蛮稳当,个拐杖个葫芦叫侪甩光。别人问俚跷脚哪哼好,俚到红十字会装仔一双假大髈。蓝采和来叫真文明,葡萄仙子末唱得来那摩温,手里只花篮呒用场,侪去送拨两个女明星。张果老来末顶开心,个驴子勿骑末欢喜去坐飞艇,渔鼓简板末弄得敲勿来,手里向末拿仔一只繁华林。南无阿弥陀佛!汉钟离来真改良,俚倷大仔个肚皮去膨咾膨。想来想去叫呒啥做,替张仙送子一淘去开仔跑狗场。曹国舅末改良是俚勿来,勿肯甩脱手里块阴阳板,看见仔朋友末荐生意,荐到交易所里日日末去拍板。何仙姑来叫顶写意,搿两条个眉毛画得来绝绝细,现在个仙人末亦要勒浪学时路,拿个头发亦去剪得一斩齐。韩湘子替俚一淘来来一淘去,一日到夜忙来些。王母娘娘问俚倷忙点啥?说咾来个南天门个外势去拍影戏。灵宵宝殿新开一爿酒吧间,福禄寿个三星末佮仔股份个去做老板,王母娘娘末去跳舞,佮老寿星一淘去吃大菜。南无南无延寿王菩萨!”
沪剧在上海社会上的活跃,有段时期在上海有《申曲日报》的发行。在1951年5月20日的《沪剧周报》上有条头条新闻:“沪剧学习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一千多位沪剧工作者投入……学习”。那么多人才从事沪剧,喻示着地域文化的兴旺发达,意味着艺术的提高和观众的需要。沪剧和滑稽的强盛,标志着多元的海派文艺在沪空前辉煌。
摘自《上海老唱片(1903-1949)》钱乃荣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