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全球化的同时如何再造传统

    全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将带给我们的是机会还是危机呢?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足够有名,描绘了最美好的全球化景象,从科技到贸易,全球各经济体似乎都由此获得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机会,给市场带来空前而持久的繁荣。同样是托马斯·弗里德曼几年后有出版了《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在很大程度上又收回了他的乐观预言,警告既有的全球化路径可能导致生态和社会崩溃。另外,每当在支持全球化的国际会议期间,总会有很多不同肤色,来自于不同国家的民众走上街头反对全球化。

    同样是一个全球化,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被描述为幸福源泉的"全球化",指的是全球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正向效应;而成为许多国家及其人民悲惨命运祸根的"全球化",是指那些在国际化、自由化、普遍化、星球化给国家和民众带来正向效应的同时,以粗暴的方式减少多样性、促成马太效应的负效应体现。这两方面效应,集于"全球化"一身,不可分割。

    全球化无从抗拒。任何开历史倒车,试图为了屏蔽负效应而将全球化拒之门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注定会破产的,与此同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就不能有所作为。如何找到既能实现或保留全球化正向效应,并抑制其负效应的道路。创办并主持"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的清华大学教授、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所著的《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就为国内读者带来了这方面的思考。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指出,全球化最为深刻的体现是文化的全球化,并且最后深刻地表现为对社会文化系统的改变。文化全球化具有相当的隐蔽性,通常会因为能在短期内带来更多文化、信息、自由选择机会而赢得更多支持,而其对于"人类各民族和种族多样性的节日、服饰、习俗、仪式、典礼、信仰"的侵蚀效应却是很难在短期内被直观反映出来,最后,往往只有在传统文化受到明显破坏的结果出现后才为人们所洞察。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