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家庭、性别、生活环境、传统文化……这些巨大的力量不只在历史书和课堂里,在专业人士的讨论中作为讨论的主题而存在,他们就深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本应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把这种参与和转化首先称之为理解。理解我们自身,理解中国。 我们变了,时代就变了。 发现时代躁动中的中国问题,分享有建设意义的中西智慧,安顿自身,抚慰人心,就会找到前行的路。这路上没有悲观,也没有不切实际的盲目乐观,只剩下饱满的生活热情和理性的思考,以及呵护社会的行动。 未来就在每个当下,人的文学、人的艺术、人的思想,跨越语言、时空、国族的障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终有不一样的明天。 一页页地改变, 理解中国,阅读未来。
“2014文景艺文季”系列活动
时间:2014年8月13日、14日 地点:上海长宁图书馆(天山路356号,地铁2号线威宁路1号出口) 主办:世纪文景 全程支持:中国平安PINGAN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
嘉宾名单:艾斯特哈兹/曹克非/丁耘/顾红亮/洪涛/黄专/李蕾/梁培恕/刘东/刘擎/吕澎/吕新雨/聂永真/欧宁/史航/孙孟晋/吴新文/姚大力/张大春/张汝伦/止庵/周嘉宁
活动安排
大论坛:
13A:来不及珍重
8月13日(周三)上午9:30—12:00 地点:长宁图书馆10楼多功能报告厅 嘉宾主持:李蕾 嘉宾:止庵、张大春、史航、周嘉宁
人的生命有如焰火:美丽、完满,稍纵即逝。这譬喻道出理想的状态,也述说着现实的写照。 我们常沉湎于宏大的家国历史,我们陶醉于绚烂的诗篇与视觉奇迹,但常常忽视了的,是身边最熟稔的人;常常来不及珍重的,是有意味,有品质,而又平平常常、日复一日的生活。 坐在海滩上守望退潮,没有必要急急转身而去。
14A:儒家的生活世界
8月14日(周四) 上午9:30—12:00 地点:长宁图书馆10楼多功能报告厅 嘉宾主持:刘擎 嘉宾:梁培恕、刘东、张大春、止庵、吕新雨、顾红亮
诚信、中正、忠信、特立、刚毅、仁义、博学、笃行……是经典的教导,也是几千年来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遵循的教条。 自清季以降,政教几番更革文化几度兴替,传统的命运大落又复起。风雨如晦、花果飘零之时,梁漱溟,他如何笃行所知,“独能生命化了孔子”?为何相信世界文化的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世易时移,风教丕变之世,儒家仍是当代中国人不言自明的价值选择吗?传统是抽象的教条,还是也能复归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的世界?
主题沙龙: 13B:中国人如何思考国家、历史和世界?
8月13日(周三)13:00—15:00 地点:长宁图书馆10楼多功能报告厅 嘉宾:张汝伦、丁耘、洪涛、吴新文
一个世纪以来,关于国家前途、历史、世界和社会理想,中国人是如何来思考的? 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进化史观,这三种基本的意识形态成为现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预设,也构成了中国人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的思维密码,影响着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大众对中国社会的想象与塑造。
13C:我们为什么看不懂当代艺术?
8月13日(周三)13:00—15:00 地点:长宁图书馆8楼国际图书馆 嘉宾:吕澎、黄专
当代艺术嘲笑体制内因循守旧的时候,当代艺术沉湎于后现代理论深思的时候,当代艺术陶醉于形式与材料之更新的时候,当代艺术与媒体时尚共舞欢歌的时候,当代艺术与资本市场若即若离的时候—— 一个贸然闯入的观看者疑惑地面对这光怪陆离,认真地问道: “我们为什么看不懂当代艺术?” 这疑问,局内人可嗤之以鼻,可掩耳不谈,可以用“新世纪”或“当代”的未决式概念继续延宕这答案的来临,但它清晰而刺眼,存在在那里。
13D:再造传统
8月13日(周三)15:30—17:30 地点:长宁图书馆10楼多功能报告厅 嘉宾:刘东、姚大力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起飞,物质生活巨变,为何整个社会却充满怨气和戾气?我们为何一边享受着现代世界的成就,一边却遍寻安身立命的根基而不得?在全球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何以吐故纳新,接续传统? 传统并非死物,世界格局尚未定型,只有守住“激活传统”和“对话世界”这两大命门,为传统贯注新的精神内容和思想活力,才能为摆脱危机找到前行的路。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正在悄悄滋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充满韧劲地熬出传统。
14B:以文学反抗社会
8月14日(周四)13:00—15:00 地点:长宁图书馆10楼多功能报告厅 嘉宾:孙孟晋、曹克非、史航
“在许多社会,甚至于直到不久前的现在,作家都是种危险的人物。他们的发声会摇晃甚至颠覆整个社会的基础,他们是原有秩序统治者恐惧的对象,难免遭到被视为某种程度的恐怖份子而遭到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