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基尼系数能反映一切吗?”“一个社会一点收入差距都没有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吗?”“中国能容忍多大程度的不平等?”……在日前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理解中国——新政治经济学公开会”上,汪丁丁、陆铭、周濂、冯克利等《新政治经济学评论》九位编委,从各个领域探讨了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之道,而讨论聚焦在如何理解中国的财富和收入不平等问题上。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不均、权力不受制衡、传统文化丢失、社会道德感普遍下滑等诸多问题也与之伴生。如何理解这个看似不甚协调的中国?话题从亚马逊英文网站卖得最火的一本书《资本的21世纪》展开,这本书论证了一个问题,就是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必然会加大而不是缩小贫富差距,而由此会引发人们对社会不公的种种考量。虽然作者的研究是针对西方的,但对于中国也有很强的映射关系——收入不公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公正的议题,也同样是当下中国必须要面临和回答的一个问题。所以,对此议题的讨论几乎贯穿了两个小时的公开会。 现在,衡量收入不平等基本采用“基尼系数”,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汪丁丁却并不完全赞同:基尼系数“有很多问题,我们还在寻找新的更客观的指标,在这个指标没有在学术界得到公认时,只能用基尼系数。”汪丁丁举例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是0.52,这相当可怕,好像是超过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但是这里有一些需要校正:到底那些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有多大部分是他们不应当得到的,比如说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还有多大一部分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像互联网行业。 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静调查后认为:“中国老百姓的公正观,他们对于财富怎样分配,这个分配的原则的一些最重要的方面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没有重大的差别”,“但是有一种成功却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就是他的收入不是依靠他的能力,而是依靠他的权力、依靠他的关系,总之是依靠自由竞争之外的一些东西……他通过这种东西获得的收入,大多数的老百姓都不接受。”怎样破解这一问题,张静引用了英国的经验:释放公民权和释放社会权利。“所以根本原因是因为政治和社会的改革,这两者保护了英国,使得英国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直线上升的非常激烈的社会冲突和阶级冲突中没有发生毁灭。今天中国毫无疑问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