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销售掘童书新商机

  直销?国内出版人更愿意将其称为服务型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摆脱了传统渠道的限制,可直接面向消费者。其魅力正在国内早期阅读市场逐步展现,以一个多样商品组合而成的产品包,按时分期递送至各个家庭。对出版社而言,由此他们可切实掌握终端销售数据和婴幼儿阅读规律,并培养一批品牌粉丝。但他们仍存有一些顾虑…… 
   
  重视早教增阅读效率 
   
  针对亲子教育,80后的父母与70后、60后父母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儿童发展中心负责人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很强烈,又不免带有快餐化的特点。”具体说来,即他们看重早期阅读在孩子全年龄段阅读中的重要性,但又由于工作较忙,面临每天育儿时间较为有限的问题。 
   
  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2009年推出“布奇乐乐园”即是瞄准此类父母,目前已初步收获市场和购买者的认可。在他们之前,走得更早,眼下也更为成功的是“乐智小天地”。截至2014年2月,后者在籍会员人数已突破60万。 
   
  它们都致力给中国婴幼儿及年轻父母提供涵盖早教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产品和服务。同时,往往分龄、分版,强调循序渐进和联动学习,以书本、玩具、CD/DVD等多样商品组合成的产品包卖给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产品对传统分销渠道的依赖性不强,而是以电话销售等更强调与消费者直接建立联系的方式实现销售。一般而言,在家长交纳一定费用后,每月可按时收到系统的、适合孩子年龄的亲子套装。 
   
  这种模式并不新鲜,在我国台湾,童书的服务型销售已有30余年历史。台湾小鲁、青林国际、东方出版社、小牛顿出版公司等老牌出版机构都曾有蔚为壮观的服务型销售团队,最多时单体直销公司可达2000人。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杨文轩对此有过一些研究。这些销售人员通过展会现场销售,或者进入社区、家庭进行访问式销售。其中每年春节后的台北书展,专设有儿童馆,针对家庭的服务型销售,一直热闹非凡,展会期间销售额甚至可达数百万元人民币。 
   
  近些年,由于人口规模等因素影响,服务型销售在我国台湾逐渐式微,但在内地却有望迎来春天。正如杨文轩所言论,国内正在补服务销售这堂课,虽然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台湾的经验值得借鉴。这点从上海书展、上海国际童书展等现场销售色彩浓重的书展极受家长和孩子追捧的情况即可看出。 
   
  更为显著的现象是,80后父母的早期阅读需求正在急剧升温。童书出版人三川玲(《家教书的6个秘密》详见本期第13、14版)2013年开始运营微信公众平台“童书出版妈妈”,在接触了数以万计的中国新生代家庭后,这些父母在早期阅读上的需求让她十分吃惊。譬如,一个20个月的婴儿,图书拥有量达100册;一个两岁孩子,其父母在两个月内购买了超过200本图书;一个六岁男孩的绘本拥有量高达800余册。“在我们的订阅者里,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她说。 
   
  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负责人在工作中切身感受到80后父母购买童书的热情。但他同时指出,在早期阅读中仍存在买回去的书究竟读了多少,父母是否采取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这些书又是否适合孩子等问题。让他担忧的是,他发现许多家长买书喜欢大包大揽,但阅读的新鲜劲一过,很多书就被搁置在了一边。 
   
  在杨文轩看来,这其实是一个阅读效率的问题。他表示,面对一年几十万种新书,几万种童书,如何选,如何读?是大多数父母面临的一大难题。许多父母单纯根据排行来买书。但“排行榜不一定可信的,每个孩子年龄段、个性不同,阅读越来越变成一项技术活儿。” 
   
  需求渐起介入存顾虑 
   
  既然是门技术活,就需要各方有意识地引导。在红泥巴村、小书房等童书阅读网站上,有极为活跃的童书阅读论坛,并衍生出童书销售、阅读活动等服务。蒲蒲兰绘本馆、悠贝图书馆等绘本馆的遍地开花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些父母对高品质绘本和高品质阅读活动的渴求。此外,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后,大大小小围绕童书、阅读、育儿的微信公众平台聚集了为数众多的新生代父母。三川玲告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在“童书出版妈妈”这一平台上,她已向订阅者推荐了400余本童书。“他们一般会按照推荐书单购买,甚至要求我直接卖书给他们。” 
   
  出版社看到了这股方兴未艾的潮流。近年来,他们或多或少地强调从产品提供商往服务提供商转型,表达出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愿望。从“布奇乐乐园”的实践来看,服务型销售契合了80后父母的育儿需求,市场需求较为强烈,同时可绕过传统分销渠道的限制,并尽量减少受到电商的影响。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负责人说:“从1岁到6岁,我们始终知道产品卖给了谁、卖到了哪些地方,由此可以持续给他们提供相关产品。”同时,就算此类产品在某个年龄段后失去了适用性,但由此积累的品牌效应和长期对家长、孩子阅读需求的掌握,同样可为出版社开发、销售其它产品提供极大助益。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