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作为百科全书来读。《科学编年史》涉及的各个学科门类的条目分别为:数学204条,物理284条,化学212条,天文191条,地学198条,生命科学234条,医学208条,计算机科学130条,农学120条。这样的篇幅,对于一个好学之人来说,并非难以忍受。清华大学刘兵教授评价本书说:“各学科的条目选取严谨客观,基本上涵盖了各学科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果读者有时间,把这本书当作百科全书来阅读,相信对每一门学科的学科概貌会有很全面的了解。”
本书作者群固然是国内各学科领域有较高造诣的学者,但设定的目标读者群却是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广大公众,因此书中语言简单朴实,兼顾科学性和通俗性,对科学史实有普及之功。而全书所配各类插图,包括人物、实物、场景、模型等图,与条目文字相互呼应,堪称图文并茂,大大增加了读者阅读和理解的便利。此外,本书还有9大领域的30位科学大师的传记条目。这样的安排,也是一种“兼顾”措施。
最后一种读法,当然就是本书书名所直接提示的了,将它当作史书来读。其法最为简单,只要愿意花功夫,按顺序从头到尾阅读即可。这就又回到我在本文开头所谈的年表问题上来了——本书作为一部涵盖人类科学整体的编年史,篇幅应该说是非常精简了(但是因为选择精当,仍能兼收提要勾玄之效),它实际上可以视为我以前所期盼的科学史专业历史年表的“扩展版”。例如,在我当年注上“托勒密,N178”的时间节点处,《科学编年史》中出现的是四个关于托勒密的条目。
我是迷信纸质书籍的,总觉得电子阅读“不像真的读书”,只是查资料而已。也许那些喜欢讲“大势所趋”并以自己跟得上潮流为荣的人,会因此嘲笑我。但是我不在乎,我愿意一面读着这本书,一面静听他们的嘲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