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其实很有趣

    假如不是出于专业研究的需要,读史完全可以成为人生中的一种益智活动,科学史更是如此。在领略科学史实的过程中,科学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变成了一项可亲的人的活动。

    公元5世纪,以编纂古希腊文献而闻名的马其顿学者斯托拜乌斯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跟欧几里得学习几何,刚学了第一个定理,就问欧几里得:“我学这些东西能得到什么呀?”欧几里得叫来家奴,说:“给他三枚钱币吧,因为他非得从他的所学中得到些什么。”这是最近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大型科普图书《科学编年史》中,介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时提到的一个故事。

    “读史使人明智”。假如不是出于专业研究的需要,读史完全可以成为人生中的一种益智活动,科学史更是如此。在领略科学史实的过程中,科学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变成了一项可亲的人的活动。鉴于国内出版过多种“科学史”、“科学史年表”或“科学大事记”,但至今尚无一部既较具规模、又辅以丰富插图的科学编年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广邀国内百余位科学名家和科普专家,协力完成了这部内容厚实的《科学编年史》,诚如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所说,“堪称是一项填补空白之举”。

    《科学编年史》是一部供广大公众阅读的通史著作,主要针对受过基础教育的群体,由我国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担任主编。全书以时间先后为序,设有1700余个条目、1000余幅有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精美插图,言简意赅地叙说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学进展。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学、农学、计算机科学等9大学科门类,图文并茂。此书覆盖的空间是全球,时间则始于约公元前19000年,迄于公元2000年。一卷在手,历史上的科学尽收眼底。

    《科学编年史》的主要目的是叙述科学史实,但读者不难在阅读中发现,许多科学家几乎都在至少两个领域上拥有卓越成就:数学家可能对天文、物理、经济、哲学等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囿于学科的限制,许多条目只能对某位科学家在某学科的某个成就作集中陈述,其他的贡献恐怕就不得不散见于其他的条目了。为了克服这一局限,该书撷取了一批各学科中古往今来顶尖科学家的事迹加以单独撰文介绍,使读者在阅读相对分散的条目时,能对这些科学大师的生平和贡献有一个综合的印象。这些科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包括西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以传世巨著《几何原本》彪炳史册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近代实验物理学的鼻祖伽利略,人类历史上最出色的航海家之一哥伦布,其影响遍及自然科学所有领域的科学家牛顿,进化论创始者达尔文,“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20 世纪最有声望的女性居里夫人,20世纪最伟大的全才之一冯?诺伊曼,“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等等。此外,书后还附有4个附录,依次为学科词条总目、人名索引、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和主题词索引,易查易读,使其在资料性方面也别有特色。

    这部书的作者均为国内各学科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在以普通读者都能看懂的语言叙述科学史实的同时,也对相关的科学概念和知识进行阐述,可说兼备了科学性和通俗性。此外,全书所配插图与条目内容互相呼应,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亦是该书的一大亮点。不少著名学者认为,本书对于公众了解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乃至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领略科学史实的过程,也是感悟科学魅力的过程,《科学编年史》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人类科学长河的优美画卷,读者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愉快受益。在此摘录书中对牛顿的一段点评作为本文的结束——

    牛顿在1676年给罗伯特?胡克的一封信中写道:“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另外,据说他曾讲过:“我好像只是一个在海滨嬉戏的孩子,不时为找到一块更光滑的卵石或一只更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而我面前浩瀚的真理之海,却还完全是个谜。”耐人寻味的是,其他科学家同样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在同一个海滨嬉戏,却唯独牛顿能看得更远,捡到更美丽的贝壳。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