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是风光无限的,但是南京路有名店而无民宅,民宅遍布在南京路的周边,真的是没有风也没有光了。那些路名已经是很蓝领的感觉:牛庄路、凤阳路、六合路、芝罘路、香粉弄、顾家弄……虽然有二马路到五马路的跟随,但是除了四马路福州路名气一直很响,二马路九江路、三马路汉口路和五马路广东路都是小马路;虽然与南京路交叉的西藏路南北贯通,但是它的意义更多是交通。至于另外若干条南北向的路,比如云南路、浙江路、湖北路,和南京路周边小路一样,平房居多,没有风也没有光,不仅是说它们没有名气,更是说,这些平房,身处南京路的高楼下,夏天吹不到风,冬天晒不到太阳,没有煤气,抽水马桶太奢侈了,男人小便还是在弄堂小便池了事的。到了淮海路及其周边,虽然也有早上拎马桶倒痰盂的,也有生煤球炉的,但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以淮海路为轴心,周边的马路与淮海路形成了强大的呼应。思南路、南昌路、巨鹿路、重庆路、陕西路,都有上好的民宅。淮海路是上海公寓大楼最集中的一条路,思南路有小洋楼群,陕西路有陕南邨、长乐邨,巨鹿路有四明邨,皆是成熟且高级的民宅群落。淮海路没有前呼后拥的随从,却是这一个区域的轴心。这一个轴心一路向西,过了东湖路,便是霞飞路淮海路真正意义上的上只角,湖南路、高安路、武康路…… 民宅的差异,是宅的差异,更是民的差异。南京路周边平房和充斥了七十二家房客的石库门基本居民是工人阶级,淮海路轴心区域公寓大楼的主流居民是中产阶层,诸如医生、明星、教授、作家,还有洋行的职员,也就是当下著名外企的员工,还有后来的一些解放军南下干部。有很多声震海内外的一代文豪、艺术家、科学家曾经在淮海路轴心群落生活。如果说石库门和平房滋生了上海的市井文化,那么公寓别墅推动了上海的都市文化。 南京路的名店,决定了南京路的气派,可以延伸为上海的气派;淮海路的民宅,决定了淮海路的格调,可以窥见到上海的格调。 格调即文化。淮海路是什么格调什么文化?以至于住在淮海路及周边的人谈论起淮海路会津津有味?以至于在中华第一街南京路面前毫不逊色? 淮海路的文化是由公寓大楼的居民自然生成的职员文化。职员文化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有情操,有精神追求,有物质爱好。有这么一个记忆,以前小学里的中队长大队长,大多是从公寓大楼里出来的孩子,他们读书用功,品行端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淮海路轴心地段的生活,起主导作用的就是职员文化。这种文化显得温良恭俭让,遵守纪律,享受纪律。所有住在淮海路及周边的大人小人,一边服从着淮海路的格调,一边也是传承着淮海路的格调,谁都未曾想,淮海路的格调,居然是可以对南京路温柔叫板的,是什么呢,用当下的话来说,是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