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进入21世纪后,经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型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市场化文学(或大众文学)、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或网络文学)的新格局。
在这样的一个文学新格局的背后,是文学的环境与氛围的变异,是文学的生产与传播的转型。新世纪文学显然在不断地延展与陡然的放大之中,已非单一、单纯的文学领域里的自给自足的现象,它必然又自然地连缀着社会风云、经济风潮与文化时尚,正成长或变异为一种混合形态的新型文学。这种新型文学的基本特点,也可以做多种概括与描述,在我看来,“繁盛性”、“新异性”与“延展性”三点,特别的引人注目,也格外的意味深长。
文学无处不有处处有,无时不在时时在,被多角度、多层次地“漫延”
繁盛性。新世纪文学与过去文学的一个最大不同,是文学无处不有处处有,无时不在时时在,被多角度、多层次地“漫延”,被全方位、全系统地“泛化”了。这种“漫延”与“泛化”,包括文学板块在原有的单一格局基础上的“一分为三”,也包括不同板块领域里的内部分野与分化,使得文学比过去的占据的地域更为广阔,活动的空间更显博大。而且由于商业机制的进入,媒体文化的介入,网路科技的长驱直入,文学传播、文学生产与文学组织等体制与机制,都发生了新的转型与转变,文学在不再单纯、单一的同时,因主动、被动的不断联姻,增加了更加多样也更其复杂的姻亲关系,使得与文学有关的事情与事件,相关的作者与业者,既陡然增多和极其庞杂了,又显得面目模糊乃至有些暧昧了。从作者的身份与业者的构成看,因写手的不断涌现,作家的重新组合,队伍急剧地膨胀起来。从作者秉持的观念和操持的写法上看,各种观念并存并举,不同的写法兼收齐备,其多样性与多元化,不仅不一而足,而且前所未有。这一切,都造成了当下文学的异常繁盛景象,而且从内到外,方兴未艾。
新世纪文学在其繁盛之中,包含了庞杂性,暧昧性,更包含了新异性、新质性
新异性。新世纪文学在其繁盛之中,包含了庞杂性,暧昧性,更包含了新异性、新质性。因为一些现象常常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所以需要秉要执本,仔细辨析。比如,以“80后”作者为主的青春文学写作,一直在图书市场上长盛不衰,似乎是挤占了主流文学的应有份额。其实这种主要针对学生读者的性情写作,原本就是主流文学未曾涉足的领域,青春文学的长足崛起,实际上是以新一代作者对应新一代读者的方式,给整体文学所忽略的环节和领域在接续余缺和弥补空白。还比如,网络文学写作在近年的寻索与整合中,渐渐由类型文学的写作与运作方式站稳脚跟,并扩展到传统出版领域,使得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数量激增,很有在膨胀式扩展中吸引大众和分离读者的嫌疑。但大众化的读者一直以“潜伏”的方式存在着,在类型化写作不发展和不发达的时候,他们只好选读来自港、台与海外的类似读物作为代用品,现在有了品类多样的类型文学作品,正好适应了他们的阅读期待与审美需要。而这种写作又使一直薄弱的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极大的丰富,并使整体文学的总体构成上,有雅有俗,高低搭配,布局适当,更趋合理。另外,一些带有先锋文学倾向的文学名家,普遍回到故事的营构,更为注重作品的内力,网络博客的写作在自由性、互动性中显示出来的民主特性,青春小说作者与“80后”群体在成长中分化,在分化中成长的趋向,都以面对现状和适应需要的新的调整与变化,显现出新的文学生长因子,表现出文学人的新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