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咪咪噜”是在去年夏天,她是彩铅绘本图书《咪咪噜外滩迷失记》里的主角——一只白色的母猫,这是她在“虚构故事”里的身份。而在现实世界里,“咪咪噜”是上海女作家孔明珠女士家中的宠物,也是孔家“二女儿”。
孔明珠女士人称“孔娘子”,在微博上被大家唤作“明珠姐姐”,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的《亲爱的咪咪噜》,是她在这几年里点点滴滴写下的与咪咪噜的日日夜夜。无论你是一个爱猫者,还是热爱文字的人,“亲爱的咪咪噜”都是你无法拒绝的“人猫不了情”。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猫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曾在《特别的猫》中这样写道:“人和猫属于不同族类,但我们企图跨越那阻隔我们的鸿沟。”一切爱猫的人,甚至爱动物的人,想必都能理解她所写的。明珠姐姐也用同样的情深意长书写着“猫事”。
好几年前,明珠姐姐的爱女远赴美国留学,2008年的某一天,她遇见了生命中另一位主角“咪咪噜”,自此,她对咪咪噜开始了无怨无悔的爱。明珠姐姐不是一个动物保护者,也不是一个站在精神高岗上俯视生物的哲学家,在咪咪噜面前,她仅仅是一个爱猫的女人。她与莱辛一样,身为女主人,对猫咪的爱无关消遣,无怨无悔。咪咪噜不是什么名种猫,她是一只平凡的普通品种的猫,可对于明珠姐姐来说,她就是独一无二的最特别的宝贝。
一直以为,这世界上如果有全心全意、不求回报的爱,那恐怕就是人对动物的爱了。人对人的爱总夹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与难免的伤害、痛楚,即便是父母爱孩子,有时候也会强求小孩按照自己的旨意去生活。所以明珠姐姐在书中感叹:“你我都知道,爱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怀着轻微的遗憾,小心地爱。”
而人对动物的感情却纯粹、简单许多。明珠姐姐对咪咪噜的爱,可能就是不去打扰她四脚朝天在地板翻滚、呼噜呼噜背对自己睡觉,或者放下饭碗去为她收拾一泡“巴巴”。
但凡是爱,总是要费心费力的。于是,我们在《亲爱的咪咪噜》里读到的不仅仅是作者与小家伙相依为伴的快乐时光,也时常有担忧、内疚。调皮又自由散漫的咪咪噜有时不听话,也无法理解人类生活里那些无奈的举措。明珠姐姐苦口婆心地安抚着她失去自由的心,也包容着她偶尔的野性。她的离家出走,不得不给她做的绝育手术,都会让女主人忧伤好几天。这也是“爱的代价”。
猫是人间灵动入微的情愫
猫是一种特别的动物,它们依赖于人类,却又不像狗那样对人俯首帖耳,反而经常自顾自地静坐、玩耍,对人爱理不理、若即若离;它们喜欢对人发嗲、亲昵,却不做任何人控制欲的奴隶。正因为猫具有这般叫人捉摸不透的习性,所以,在它们时不时流露出对人的靠近与柔情时,才格外叫人动心。它们相当于三岁儿童的智商,柔韧的形体,以及对人表达喜怒哀乐的各种小动作,使它们犹如漫不经心又细腻的精灵,它们仿佛是人间灵动入微的情愫。爱猫的人一定能体会这样一份美好的情愫,比如明珠姐姐。所以,女作家写“猫事”实则是在写人情。
人过中年已经历过世间太多的忧伤,也看过了许多人的故事,人们往往渐渐习惯于疏离的感觉,平静又不走情绪地去对待一切。而在与一只猫的朝夕相处中,人会不由自主退回到内心那个敏感又温情的小角落里,猫的一静一动,都默默触动并温暖那个角落。
任何一个猫痴,本质上都是心地很柔软的人,他们懂得爱,也需要被爱。我们看见明珠姐姐在《亲爱的咪咪噜》里放下女作家的架子,痴情地爱着咪咪噜,为伊喜,为伊愁,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她并没有光写猫,也写了很多自己养猫的辛苦与烦恼,有时候累得腰酸背疼,小家伙还不领情。那样一些微小的“辛酸”读起来有一种苦涩的甜蜜,是幸福真挚的甘苦。明珠姐姐的笔触是自我的,却不自私,那是一种对日积月累生命冷暖的体察与爱,所以她能听见咪咪噜对她说话。
“孔娘子”,永远的上海妹妹
“猫妈”孔明珠是上海资深的杂志主编,并早早地就投入到文学创作。在众人眼里,她言语不多,却总是和颜悦色,擅写美食美文的她仿佛从来不为现实劳心伤神,她看起来像是从未吃过生活的苦头,所以才能对周遭一切都那么客气,安逸又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