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8

    对于这次合作,徐建国感慨地说:“人民出版社这个群体确实能够做到精诚团结,服从统一的调配要求。比如说‘风云’二字,同时出现在6家出版社的书名中,最后在调配下把这个书名给了上海,因为上海用更贴切。”“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我们才有可能把这套丛书做成一个精品。”黄书元说。

    重大主题 创新出版形式

    11月3日,《辛亥革命全景录》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座谈会上高度评价了人民出版社和17家地方人民出版社的成功合作,认为这是一次创新重大主题出版的积极探索,体现了人民出版社的政治属性和社会责任,发挥了人民出版社作为理论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希望他们能够认真总结这次有关重大主题出版的经验,推动今后重大主题出版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黄书元说,如果说经验,这套丛书大概有这么几点值得总结,第一,就是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以内容为王,重大主题出版也要高度重视可读性,不要空洞的说理,要根据读者的要求,想方设法制定出高质量的图书。第二,合作共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出版社的力量是有限的,单一图书的出版成本费用也比较高,大家联合出版一套丛书,整合资源,更可以在学术创新、重大史实挖掘上下工夫,确保重大主题出版真正推出精品力作。

    此次人民社群体的合作实践,也给地方人民出版社打开了发展的思路。徐建国道出了各地方人民出版社的心声。他说,我们各地方人民出版社都是各地建立的第一家出版社,忠诚于党的事业,以出版政治理论书籍见长,优势明显。通过这次合作,更深切体会到,发挥人民社群体优势,认真做好主题出版工作,就是新形势下人民出版社履行职责、发挥政治出版作用、创造经济效益、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好抓手。

    徐建国更进一步分析,人民社群体有许多优势:有领头羊“大人民”,有一个都不少的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的地方人民社,大家性质、地位和作用相同,强力的地方市场渠道和全国市场渠道可以联网共振发威,地方资源聚合一起变成全国资源,短时间里完成长周期、大工程项目,做足了地方,就做大做强了全国、做出规模效益,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避免浪费,绿色出版,强烈的共性、集小成大、量变引起质变、市场不冲突且共赢,等等。这些是全国其他出版系统不具有的条件,是人民社群体独有的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做足、做深、做好。

    最后,黄书元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赋予我们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以改革发展的新业绩,谱写人民出版社事业的新篇章。当前就是要学通吃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握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和大局,各社都要开动脑筋,创新选题,在这方面有相当多的工作可做。

    链接

    《丛书》书目

    《辛亥革命全景录》丛书一共有17卷,第1卷是综合卷,总述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第2卷至第17卷为地方卷,每省一册,以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为序,描述辛亥革命在各省的发展情况与特色。其具体书名如下:

    第1卷 《共和大业——聚集1911》

    (人民出版社)

    第2卷 《武昌首义——辛亥革命在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3卷 《民国肇基——辛亥革命在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4卷 《保路风潮——辛亥革命在四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5卷 《海上风云——辛亥革命在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6卷 《喋血南国——辛亥革命在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7卷 《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8卷 《钱江潮涌——辛亥革命在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9卷 《慷慨三湘——辛亥革命在湖南》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0卷 《血沃中原——辛亥革命在河南》

    (河南人民出版社)

    第11卷 《铁血雄风——辛亥革命在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

    第12卷 《齐鲁烽火——辛亥革命在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13卷 《晋省风雷——辛亥革命在山西》

    (山西人民出版社)

    第14卷 《陕西光复——辛亥革命在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

    第15卷 《天南电光——辛亥革命在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第16卷 《铁血破晓——辛亥革命在贵州》

    (贵州人民出版社)

    第17卷 《直隶惊雷——辛亥革命在京津冀》

    (天津人民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