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求职与招聘是天生一对矛盾:求职者自然更关心薪酬,因为那是劳动力价值的根本体现;而招聘者最欢迎那些关心企业发展前景的求职者,而非“开口工资、闭口薪水”的人。 于是,一场关于求职与招聘的“争论”就不可避免地展开了。近日,中华英才网推出一档全新的人才对话类栏目《才富月谈》,首期话题就是“跳槽利弊谈”,嘉宾与观众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从目前人才市场的现状看,应聘者大多把薪酬放在第一位。有些毕业生看重“10万元年薪、8万元年薪”,低了就不去,根本不问“这个行业怎样,发展前途如何”。现在有些大学里,就业分配或者就业指导老师就有一种倾向性意见,希望企业招人时要说清楚“你要招什么人,给多少钱一个月”;很多大学生甚至高校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就不是真心招人,它们剥夺了学生知情权。一位观众的观点颇有代表性:“我是要出卖我的劳动力,以换取劳动报酬。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应该知道我挣多少钱。” 然而,一些企业特别是外企却不是这种操作方式,他们永远欢迎关心行业前景、企业前途和公司命运的人才。其实,这里有个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华英才网CEO姚卫民先生说,“我们老讲国际接轨,这里也存在接轨的问题。” 求职者应该重视“钱途”还是“前途”呢?从整个社会意义上来讲,这个问题的确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现在,企业大多反感大学生求职时“向钱看齐”,但企业是否能明确地给他们说明其具体运作情况呢?如果不能,这些学生心里自然就没底了,考虑待遇也就很自然了。 记者周围的许多求职者就显得很聪明,他们总结出这样的应聘经验:当你反问招聘者许多问题,诸如你们经营什么,客户类群如何,分支机构多少等,他们有的含糊其词,有的顾左右而言他,此时你就掌握了主动权。 由此看来,企业与求职者都应在人才市场讲求“诚信”,只有双方都做到开诚布公,才能回答好求职者应该更重视“钱途”还是更应重视“前途”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