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调侃与英式冷幽默的完美组合

    游记,说好听点叫做“旅游文学”,是非常普及的文体。游记写作不难,但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却不容易——这一点连创作游记的作者们也心知肚明,甭管是放在博客上,还是凑成文集,捧场的人多不多,关键看你是否敢于理直气壮的杀熟,现在不是有了微博吗,你“@××”、“@×××”的满世界发一通,总会有人碍于情面来“顶”一下,“好!写得真好”,“哪里好?”,“哦,还没认真看”……

    上段话说得自然是有点促狭,这也正是世界知名旅游文学作家比尔·布莱森的作品风格。在新近引进出版的《东西莫辨逛欧洲》一书中,你可以看到,在许许多多其他知名作家笔下古典优雅的欧洲各国、各大都市,到处充斥与现代文明特征和秩序背道而驰的破败、拥堵、欺诈、粗俗。

    譬如,卢森堡中央车站附近分布着“一连串污秽昏暗的旅馆”,那不勒斯是个肮脏不堪的城市,巴黎的城市市政规划与司机驾驶作风简直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哥本哈根等许多欧洲城市服务行业肆无忌惮地敲诈外国游客;素以国民遵纪守法而著称的瑞士刻薄对待勤劳的外国劳工(经济稍稍衰退,便大规模遣返劳工),意大利极其吝啬出钱维护博物馆,瑞士小城昂贵而没意思,等等。

    在给你造成比尔·布莱森不辞万里跑去旅行,然后专门致力于抹黑欧洲的印象之前,必须澄清,前面列举的抱怨与数落,只是这本书的一部分,与他所表达对欧洲的喜爱、该趟洲际行程的满意穿插融会在一起。甚至可以说,在欧洲,破败与繁荣、拥堵与畅通、欺诈粗俗与文明等现象在不同区域的并存,正是其社会存在与文化多样性的最好表现。在欧洲,各种悖异与反差可以直观清晰地反映出来,构成真实如多棱镜般的丰富场景,正是其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的魅力所在。比尔·布莱森用风趣感性的语言,将前述多样性和丰富多样的场景,一一勾勒再现,当然要比那种写成表扬信或投诉信的游记,更加能吸引读者。

    当然,这还不足以概括《东西莫辨逛欧洲》这本书,以及比尔·布莱森其他旅游文学作品受到各国读者欢迎追捧的全部原因。比尔·布莱森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与其复合型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他出生于美国,许多篇章的作品中流露出美式文学一贯的直率乃至粗俗的特点;长期在英国工作和居住的经历,又使其得以施展英式文学冷幽默的专长。坦率说,这是其作品得以拉近与读者距离,产生亲和效力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比尔·布莱森长期供职于媒体并创作专栏作品,使其相比其他一些旅游文学作家,更能捕捉和把握读者的阅读喜好,在个人视角的游记文章中,巧妙的安排行程各节点城市、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生活情趣、社会时态资料,信手拈来又不至于冲淡文章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总而言之,比尔·布莱恩的《东西莫辨逛欧洲》一书,会给你一个全新而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会让你了解一个毛病多多却更多元亲切、更富有真实质感的欧洲。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