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味在笑声泪痕之间——《上海老滑稽》序

    杨华生是因为从小爱唱京剧而因缘凑巧,走入滑稽这一行的。现在老了,滑稽不唱了,京剧却还在唱。上海几家有名的京剧票房,逢到定期举行的活动日,杨华生必定偕夫人翩然而至,也必定心痒难熬,唱上一段。他唱的是麒派老生,常常又爱唱别人不大会唱的麒派老戏。如唱《投军别窑》,前面必带大段念白和身段,戏瘾大得很。唱京戏成了他老来的精神支柱。他曾经这样表示,如果现在人家要我去唱滑稽,我是要钱的,唱京戏一钱不要。
    他其实还是非常关心滑稽事业的。滑稽在地方戏曲中,如今像是一枝独秀。电视里的滑稽节目,收视率高,广告效益好。杨华生对此当然很高兴。但偶尔听他露一两句口风,似又感到有些无奈,究竟什么意思,没有同他好好地交流过,不敢妄加猜度。
    据我个人对滑稽现状的观感,可以归结为八个字,即:热闹有余,深刻不足。即如电视里播放的一些滑稽情景剧,其情节的设置,矛盾的构成,都是人为的误会,甚至是硬行制造的误会。明明是一点即破的事,偏要绕来绕去地绕一个大圈子,虽能博得笑声,却有欠自然,以前所谓的”硬滑稽“之说,不知能概括一二否? 我的这些看法,还没有同杨华生交谈过。老头子现在已寿登九秩,日子过得散淡潇洒,听说除了听力、视力有些退化之外,身体别的方面都没有什么大毛病,就让他开开心心地、无忧无虑地过下去,等着请我们吃他的百岁寿酒吧,你说是吗? 

                                                           2006年7月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