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表明,从2003年10月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以来,银行的收费项目已猛增到近30项。而银行业人士介绍,根据银监部门和发改委的有关规定精神,商业银行可以收费的项目细化起来多达约100项,目前尚未正式收费的仍有一多半,比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查询费和短信息通知费等,还有尚未全面铺开的“大额取款”、“零钞清点”费等。此外如账户管理费,目前已有银行针对小额账户收费,以后或许会扩大到所有的账户,不分大小额都要收。
按此发展,一张存了500元钱的借记卡的年付费额可能会超过一张能透支50000元钱的贷记卡的年费。以往媒体写到银行卡收费时爱说“告别免费午餐时代”,而现状是“进入高消费时代”。
受到“2亿人”反对的收费
新浪网上一项超过3万人参与的调查中,超过91%的人表示不能接受ATM跨行查询收费。由此可见,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不受欢迎的程度。
央行副行长苏宁日前透露,截至2005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机构为175家,发卡量为9.6亿张。另据有关统计,截至2005年底,银联卡发卡量累计已达到5.5亿张。这意味着,银联有关收费将影响到至少5.5亿张银联卡持卡人。如果可以援用新浪调查的数据比例,全中国可能有2亿以上的人反对这项收费(以人均持有2张银行卡计算)。
但各家银行均表示,收费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他们的收费是有理有据的。
多数参与收费的银行均表示,收费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跨行交易成功率,有利于交易各方进一步改善服务。对跨行查询收费是想通过价格杠杆作用,引导持卡人更多地使用发卡行提供的查询渠道,减少不必要的跨行查询,减轻网络资源占用压力,提高跨行交易成功率。由于跨行查询对于持卡人来说并不是必需的,持卡人完全可以无须支付跨行查询手续费即可进行查询,因此并不是必然给持卡人带来经济上的压力。
中国银联也在网站上就此发表声明: “银行卡ATM跨行查询交易与取现、消费等其他基本交易一样,也是一种金融服务,需要占用系统和网络资源,因此对于银行卡ATM跨行查询交易收取一定的费用,是符合市场经济有偿服务原则的。”而更有银联内部人士表示,每笔0.3元的跨行查询费用只是象征性和引导性的,如果按照实际成本收,可能每笔要收1元以上。
四大争议
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消息一出,社会各界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大代表上书要求停止。记者综合各界舆论,发现主要有以下争议围绕着这项收费。
首先,收费是否要听证?有专家认为这类涉及面广的、带有公共服务色彩的跨行收费,应该走听证程序。但银行及银联人士表示跨行查询“银行中间业务”属市场调节价范畴,不在国家规定和调整范围内。但也有专家认为,把这项收费归入市场调节范畴的正是《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而据《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实行听证。两个法规,在此事件上哪个更优先?
其二,银联是否利用垄断地位制定收费标准。质疑者认为,中国银联是由80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公司,首期发起股东有85家,其中包括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国有四大银行是银联最大的股东或合作方,也就是说,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更拥有合谋与垄断的机会。具体来说,银联说自己成本是1元,收0.3元不高,但这个成本是否真实呢?如果它说自己成本是10元,要收3元,消费者也一样只能任其宰割。银联虽然辩称并非强制收费,还有一些小银行不收费,但实际上在中国广大的二级城市和农村,要找个非四大行的ATM机并非容易的事情。
其三,查询收费违反《合同法》。依据《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因此,即使一定要收这笔钱,也应当设立缓冲区,让已经办卡的消费者有所区别。
最后,除免年费的外,银行卡已经收取年费,在收取年费后再收取其他服务费属于重复收费。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初各银行在对持卡人收取10~12元不等的年费时都用了这么一个理由: 银行卡终端提供金融服务需要占用系统和网络资源,为弥补这部分成本对持卡人收费无可厚非。那么,这部分成本在已经得到弥补的前提下为何还要再次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