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交通银行率先“开张”、四大行随后跟进的对银行卡跨行、跨境查询收取手续费的消息引发了全国民众巨大的争议浪潮。
尽管一年多来屡见银行卡收费的消息,但像此次收费这样四大行同进退尚属首次,而且在此后,普通民众几乎无法彻底规避掉所有的收费项目,储蓄已经接近一个“消费项目”!鉴于此,不仅普通民众反响剧烈,甚至惊动人大代表提案要求暂停收费。
“'爸爸,老师不是说要勤俭节约把压岁钱存进银行,钱就会越来越多吗,可是怎么越来越少了?'面对女儿的疑问,我无法回答。”钟先生打电话到本刊编辑部倾诉了他的烦恼。
钟先生的女儿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有门兴趣课程讲“少儿理财”,孩子学得很认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把400元压岁钱存进学校附近的一家大银行,孩子存的是3个月定期,年利率为1.71%,满一年后扣除利息税能拿5.47元利息,但扣掉12元小额账户管理费后400元变成393.47元。“最近,麻烦更大了。”他告诉记者,“现在银行卡跨行查询要收3角钱一次,而我家小区隔壁的银行跟女儿学校那里的是两家银行,女儿平时到双休日经常会去查查看看,要是小孩子每星期查一次,一年就又是15元开销,到年底400元就只剩下不到380元了。我看学校的理财课是讲不下去了。”
储蓄竟成消费品种
钟先生的抱怨当然是特殊情况,但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从2006年6月起,手持银行卡的普通民众几乎很难回避掉所有的收费项目,一个不留神就得为自己的储蓄买单。
事件最早从交通银行5月正式宣布将于6月起收取银行卡跨行查询费,并且最终确定每次收取手续费达0.3元开始。2006年5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同时宣布了将从2006年6月1日起收取银行卡跨行、跨境查询手续费的消息。四大银行采取了一致的收费标准,持卡人在境内其他银行ATM机具上发生的查询交易,按每笔0.3元的标准向持卡人收取跨行查询手续费。对在境外银联网络上发生的ATM查询交易,将按每笔4元的标准向持卡人收取跨境查询手续费。另外,四大行还调整了银行卡在境外ATM机具的取现交易手续费,调整后为每笔12元+交易金额的1%。
此前,银行卡已收取的费用包括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各银行收费标准不等,一般在收费银行里设立一个小额账户(日均存款不足500元)的年支付费用总额在20元到24元之间。而在实际使用中,在四大行等银行ATM机上跨行取款要收取每笔2元,如每季度都跨行取款一次则年支出8元。在跨行查询也收费后,如每个月跨行查询一次,年支出为3.6元。如此一来,一个小额账户在没有异地、境外存取的情况下,年支付费用可达30元以上。
在宣布收费的同时,建行等一些国有大银行在重庆、青岛、深圳等城市宣布将小额账户活期利率由0.72%降为0.01%,即一个400元的账户一年活期利息仅4分钱。换而言之,对小额账户持有者来说,储蓄已经是现金流为负数的“消费”而不是“投资”品种了。
或将有上百项收费缠绕银行卡
专家透露,银行跨行查询收费历经4次时间试探、3次收费标准变动,最终才得以实施。足以说明此项收费之困难。
早在2004年3月1日施行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中,就曾对银联卡跨行查询收费作过说明,但未明确收费的具体事项,只表明“暂不规定ATM跨行查询收费”。细心的读者应当记得,当时,因嫌银联向商家收费比例过高,由四川成都商业企业行业协会公开倡导商家拒刷银行卡行动,从而引发全国拒刷银行卡风波。而在上海,由永乐家电倡导的每周一天拒刷银行卡的行动也闹得轰轰烈烈,最后以降低收费比例、双方妥协告终。
2005年10月 中国银联对各大银行下发《关于收取品牌服务费、对跨境跨行查询交易收费以及调整跨境取现交易手续费标准的函》。计划2006年1月1日起,银联卡跨行查询开始收取手续费,其中境内查询单笔手续费为0.15元。当时银联表示此项收费只针对发卡行,是否转嫁给持卡人由各银行自定。各界再次对此争论不断,中国银联原定的2006年1月1日起进行收费因此而推迟。
2006年2月10日中国银联表示,目前相关具体收费方案仍处于协商、准备之中,尚未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将会在银行的正式公告中予以明确。
不过,仅仅一个月后的2006年3月,便传出4月1日起跨行查询开始收费,同时中国银联将跨行交易收费标准修改为发卡行向银联和受理银行各支付0.1元,也就是将0.15元提高到了0.2元。
2006年4月11日,一些媒体传出中国银联初步定于5月8日起对银联卡跨行查询收取费用。4月27日,银联相关人士在媒体澄清,媒体关于银联卡5月8日起开收跨行查询费的说法纯属空穴来风,并称: “跨行查询收费目前暂无时间表。”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这个“暂无时间表”的说法成了一个大笑话。2006年5月8日,交行在其官方网站宣布旗下太平洋卡跨行查询收费标准: 境内跨行查询手续费0.30元/笔。5月18日,四大行便同时宣布收取相同数目的境内跨行查询手续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