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穗渝四城市多数居民理财目标锁定改善住房 2003年第3季度《理财周刊》中国主要城市理财综合指数显示,京沪穗渝4城市居民理财的首要工具仍然是储蓄,银行储蓄占家庭资产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在个人信贷方面,居民的首选还是房地产按揭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看来改善居住环境是多数居民现实的理财目标。 三分之一资产用于储蓄 此次调查由本刊委托上海勺海市场调查公司进行,一共随机接触了10125户居民和128名专家,得到了1373个有效样本,通过对有效样本的统计,得出了4个城市的理财综合指数及6个分类指数。调查显示,储蓄依然是居民最重要的理财工具,被访者个人储蓄占总资产的比重均在三分之一左右,4城市情况基本相同。 与去年同期相比,39%的被访者储蓄金额没有发生变化,35%的人表示增加了储蓄,同时也有26%的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储蓄。在重庆更是有59%的被访者表示增加了储蓄金额, 在增加储蓄的人中,平均增加幅度为13.9%,北京增幅略高,平均增加幅度达到20.6%。增加幅度在25%~50%的人数也占到38%。(见表1) 相比之下,储蓄减少的幅度略高于增幅,平均减幅为21.7%,其中重庆最高为27.2%,广州最低为14.5%。(见表2) 贷款主要用于购房 被访者选择的个人信贷业务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和住房公积金两项上,从4城市情况来看,虽然上海大小楼盘的房价持续攀升,但也没有能拦住一些人购屋筑巢的热望,个人贷款买房已成为上海增长最为迅猛、影响居民消费最强的龙头信贷品种,另外上海人助学/教育贷款的比例也略高于另外三地。而目前汽车贷款仍然是京城消费信贷业务的亮点,北京人使用汽车消费贷款的比例达到20%,远高于沪穗渝三地,广州人选择诸如旅游度假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等消费型贷款比例略高于其他城市。(见表3) 信用卡已被普遍接受 目前被访者选择的个人金融服务还是以信用卡最为普及,另有部分人也选择了保险箱和个人支票业务,广州对保险箱的使用比例要明显高于另外三地。在上海有32%的消费者享受了家庭理财服务,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城市,各种业务中,绝大部分被访者都选择中资银行,只是在保险箱和外币兑换两项业务上外资银行的比例相对略高。(见表4) 个人结算账户未引起重视 有28%的人对“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情况比较关注,其中广州上海两地对此关注的比例略高,分别达到37%和34%。关注的人群主要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希望多些了解,而不关注的人群也主要是源于不够了解,认为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见图1) 非典对贷款者的信心影响基本消失 66%的被访者认为信贷市场已经完全摆脱非典影响,其中重庆人信心最为十足,84%的人表示完全摆脱了影响,高出广州45个百分点。对于前段时间新加坡又出现非典病例的消息,仍然是广州消费者反应最为强烈,有48%的消费者表示有一定影响,会谨慎对待,上海人对此最为淡然,90%表示不会受此影响而改变理财计划。(见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