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内地某报刊登新闻,称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评论家张颐武近日“抛出新锐观点”——“孔子不如章子怡”后遭到众人贬斥。这篇报道经由一些主要网络媒体转载后,影响迅速扩大,网友评论不断增多,大有发展成为又一文化“事件”的趋势。
张颐武的这一“新锐观点”源于《新周刊》曾经做过的一个文化专题:各界人士谈如何“贩卖”中国文化,参加评论的还有李敖、薛涌、张伟平、陈伟明、王广义、王晓京、甄文达、李振盛。张颐武的谈话主题是“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他认为“世俗文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低端、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的精髓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章子怡海外比孔子名气响。《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哈罗德·布卢姆写了一个《西方正典》,就是担心美国自己的文化要完了,因为大家都对西方的主流经典不感兴趣了,这跟咱们现在的着急是一样的。所以,会有未来。”
从记者在网上查到的4月份《新周刊》该专题内容看,张颐武的谈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话文字不算多,观点集中,一般来说应该不会引起歧义。可是某报在报道中却将张颐武的观点“改写”成了“一个孔子抵不上一个章子怡”,在此“基础”上,网友们的“拍案而起”成了理所当然。
记者11日中午联系到张颐武时,他刚从网上读到“讨伐”自己的文章,苦笑不已。他对记者说:“章子怡和孔子当然没有可比性,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不需要讨论。我说的是,现在的西方人知道章子怡的已经比孔子多。孔子的地位自不必多言,可是在当下光靠努力宣传孔子,就能起到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吗?章子怡的朝气代表了中国年轻的新形象,在海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要重视。”张颐武表示,某报讨论的这个“话题”根本不存在,有故作惊人之嫌,网友愤怒也“愤怒不着”,因为大家说的本来就不是一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