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洛丽塔》11张中国脸 禁书成世纪经典

    作为上世纪最有争议的文学作品之一,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出版已有50年了。2005年年底,美国兰登书屋、英国企鹅出版社、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不约而同推出了这本小说的纪念收藏版。 

  2005年12月,国内最早出版纳博科夫作品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也推出了主万翻译的《洛丽塔》。该社称,虽然《洛丽塔》中文版至今已有10个不同的版本,但他们的新版是第一部“全译本”,“字数最多、没有任何删节”。1989年大陆漓江出版社黄建人译的《洛丽塔》为23万字,而最新版的《洛丽塔》35万字,二者相差整整12万字! 

  作家苏童很吃惊:“我的天!12万字,那是一本书的1/3内容”。17年前,在看完《洛丽塔》后,苏童曾写过一篇《读纳博科夫》。 

  和苏童一样,作家叶兆言也准备到书店里去买本新的《洛丽塔》,看看它到底多了些什么内容。 

    落地中国不容易
  和在国外的经历相似,《洛丽塔》在中国的出版过程并不容易。1964年,台湾皇冠出版公司出版了赵尔心翻译的《罗丽泰》(台湾译名),这是《洛丽塔》的第一个中文版。 

  大陆最早翻译纳博科夫作品的人是梅绍武纳博科夫1977年逝世后,1978年出版的《外国文艺》杂志就发表了梅绍武翻译的《普宁》,1981年《普宁》的单行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据译文社的老编辑回忆,当时《普宁》的责任编辑曾想让梅绍武翻译《洛丽塔》,但被梅拒绝,理由是“虽然这个小说是纳博科夫最好的小说作品,但它讲的是一个老头和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谈恋爱,我觉得这和我们中国的道德观念不太相符,我不太喜欢它”。后来,梅绍武又翻译了纳博科夫另一部小说《微暗的火》。

  1989年,内地的漓江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不约而同推出了不同翻译者的《洛丽塔》。 

  据内地最早出版的漓江版《洛丽塔》的编辑刘硕良回忆,当时他是在一本外国文学史上看到纳博科夫和《洛丽塔》的内容介绍的,“我当时就想,纳博科夫这样著名的作家,不可能写一本色情小说。《洛丽塔》虽然在西方引起了争议,但它毕竟在文学史上还是一部站得住脚的作品。” 

  于是,信奉“读书无禁区”的刘硕良把《洛丽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尼采等一大批人的书列在自己的出版计划中。 

  漓江版《洛丽塔》翻译者黄建人回忆,1986年她接触《洛丽塔》的时候,还在湖南师范大学读英语系研究生。有一天,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一个编辑找到她,问她能不能找到《洛丽塔》的英文版,还说漓江出版社的刘硕良想出这本书。过了两天,黄建人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了《洛丽塔》的英文版。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她把书借出来全部复印,花了一年多时间把书翻译完。 

  黄建人把译稿全部校完,准备寄给刘硕良的时候,恰好发生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出版风波。1986年12月,当时的湖南人民出版社,仿照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删节本《金瓶梅词话》的办法,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结果遭人举报,书被查处,刚上任一年的总编辑朱正被行政记大过并撤职。 

  出于安全起见,刘硕良将《洛丽塔》的出版推迟。1989年1月,漓江出版社正式出版黄建人翻译的《洛丽塔》。据黄建人回忆,第一版的封面非常恶俗:“书封面上放了一个像妓女一样半裸的人,比较俗气。我当时就打电话给编辑,问他们怎么做这样的封面,因为书的内容并不低俗。他们说为了好销一点,太高雅的文学,书不大好卖。” 

  不久,该版《洛丽塔》被读者举报。新闻出版署组织专家组审读,认定《洛丽塔》是个好作品,但是发了一个文件给广西出版局,责令漓江出版社改换封面。1993年,台湾林郁出版公司也出版了黄建人译的《洛丽塔》。 

  江苏文艺出版社的《洛丽塔》,由刚从北京外语学院英文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的于晓丹翻译。据当时还在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外文学》杂志当副主编的安波舜回忆,当时于晓丹在《中外文学》杂志发表了一些翻译小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诺曼·梅勒的《刽子手之歌》。 

  安波舜与于晓丹聊天时,谈到了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安波舜非常兴奋。“那是一个刚改革开放的时代,一切都是阳光明媚,面对打开的大门,看见一个美丽的世界,大家都憋足了劲儿抓紧时间读书。所有的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都非常畅销,不管是一流作家还是二流作家。大家已经读过了《普宁》,因此对《洛丽塔》的期待就更强烈。而且这个近似乱伦的主题也让大家非常好奇。”安波舜说。 

    后来,写小说的于晓丹开始翻译《洛丽塔》。据当时还在《人民文学》工作的朱伟回忆:“那时候她住在北京南小街后拐棒胡同社科院的宿舍,是筒子楼里的一个小间,冬天屋里非常阴冷。她翻译得很费劲,因为其中充满双关语与典故,需要借助词典并请教老师。”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