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经济学译作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喧嚣的九十年代》(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月版)值得一读。书中充满的是对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批评;在后者那里,市场是一种自发且几近完美的秩序;而斯蒂格利茨则认为,市场从来都是参与者们策略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看不见的手”只是个神话。几乎可以作为支持斯氏观点最好的案例是另外一本外译本,即约翰·戈登的《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版),它通过诸多细节的描述,讲述了一条其貌不扬的小街,如何在欺诈、投机甚至不乏暴戾的各色人等的博弈中成长为一个主宰美国甚至世界经济的金融帝国的。值得一读的译作还有曼瑟·奥尔森的《权力与繁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版)。它一反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与绩效取决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思路,转而认为建立一个“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政府”更为重要,即权力的构架与经济繁荣之间具有更为紧密的联系。
盘点今年的经济管理类著作,首先是引进读物的失败。大概一则受伪外来书的影响,二则即使是真的舶来品大约也在中国证明水土不服,因此,那些封面设计十分醒目、封底或封面荐书广告特别夸张、书的标题特别与众不同的引进版“老板书”,已经勾不起中国读者多少兴趣,甚至已被成熟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所不屑,也为书评人所抛弃。在这个时候,由张维迎、李其主编的一套《北大中国企业论坛演讲精选》(《体制与效率》《管理与竞争力》《激励与领导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显得质朴、厚重。书中收录了北大中国企业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三年中参与论坛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与企业家的演讲精华。内容涉及到中国企业家成长的宏观体制环境,企业家的经营理念、管理与盈利模式、竞争力建设甚至一直到他们在中国社会的立身之道,有大道理也有小策略,有经济理论落实到具体企业家实践,更有具体的企业家实践上升到经济理论,相信对于论坛参与者之外的中国经济学家与企业家都有参考价值。在更接近管理实战操作方面,本年度十分畅销的《蒙牛内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值得推荐。两位作者均为蒙牛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全书从蒙牛发展历程、蒙牛管理模式、蒙牛文化等方面着手,力图揭密“5年增长200倍16年销售200亿”的“蒙牛神话”。尤其是书中归纳总结成就蒙牛今日辉煌的25个法则,可以为中国企业管理者所借鉴。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这是一位圈内人士对这个大变动时代学者命运的自嘲。中国近二十年的经济学家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后经济学家时代,我们可以预计,未来中国经济学著作将越来越小众化,越来越专业化,而值得大众媒体关注的经济学著作也将越来越成为稀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