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自由国度

  • 定价:¥20.00
  • 著者:[英]V.S.奈保尔
  • 译者:刘新民 施荣根 徐畅 译
  • 丛书名: 奈保尔文集
  • 出版社:上海译文
  • 出版日期:2008-05-01
  • ISBN:9787532744633I.2516
  • 版次:01版01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页数:323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本小说是现当代英国著名作家奈保尔于1971年创作的一个中短小说集。与集子同名的中篇小说描写两个英国白人来到非洲一个新独立的国家,他们目睹黑人部落在相互屠杀,而一些白人却在一旁熟视无睹。小说毫不留情地揭露非洲国家的落后愚昧,以及旧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恶果。
作者简介

  •     维·苏·奈保尔,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岛(位于向风群岛最南端、委内瑞拉东北部海岸外)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祖父1880年作为契约劳工从印度北部漂洋过海移民特立尼达。奈保尔年幼时,父亲凭自学谋到特立尼达英语《卫报》记者之职,于是举家从乡间小镇搬迁到特立尼达首府西班牙港。 西班牙港的市井生活才是年轻的奈保尔眼中“真实的世界”。但另一个世界也许更为真实,那就是英国文化与文学的世界。奈保尔的父亲喜爱英国文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读书读到精彩处就要念给儿子听,让他一同欣赏。奈保尔在《阅读与写作》(1999)一书中回忆道,他12岁之前就已经记得英国文学中很多片断,它们主要来自莎剧《裘力斯·凯撒》、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和《大卫·科波菲尔》、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和查尔斯·金斯利的《英雄》。至于他当时对印度的印象则完全来自英国作家(毛姆、艾克利和奥尔都斯·赫胥黎)笔下的印度。换句话说,他自幼就从英国人的视角来认识与他没有直接关联的印度。 在父亲的感染下奈保尔从小立志做作家。 于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