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 定价:¥17.00
  • 著者:刘师培
  • 译者:
  • 丛书名: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出版日期:2006-04-01
  • ISBN:7532543102I.1846
  • 版次:01版01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页数:153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又名光汉,江苏仪征人。幼承家学,强记博学。民国间曾任教于北京大学。一生著述宏富,为学苑罕见之奇才。本书绍承阮元“文笔说”,对文畦笔畛重加判别,以褒扬藻韵之文学观,在钩辑梳理大师中古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如实钩勒出这一历史阶段文学演进的基本轨迹,清晰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历史风貌及其所展示的奇光异彩,确立了汉魏六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变古开新的重要历史地位。其一味重“文”轻“散”的论点虽不无偏颇之嫌,然其空源竟流的非凡本领,卓越精审的鉴识能力,别具只眼的深邃历史目光,使本书成为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基石之一。
作者简介

  •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别号左庵。仪征人,居扬州。少通儒学。19岁参加南京府试,中第13名经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加会试落第,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陈独秀等人,接受革命思想,赞成光复,改名光汉。从此,从事革命完全活动多年,发表许多有影响的文章、论著及学术著作。三十一年秋,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次年转入同盟会。后与章太炎等因思想分歧而反目,并投靠清廷两江总督端方。民国初年,为袁世凯效力,任公府咨议、参政院参政、上大夫,曾参与发起成立“筹安会”,为袁复辟帝制鼓吹。洪宪帝制破产后,流落天津,贫病交加。民国6年,受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汉魏六朝文学,编写《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受到学术界好评。还与北京大学创办《国故月刊》,任主编,以“保存国故”与宣传新文学的《新青年》相抗衡。民国8年病逝北京。
      刘师培对经学、小学及汉魏诗文皆有精深研究,尤擅骈文。并受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思想影响,提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新观点。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通过古文字的结构探究中国“人群进化”之轨迹。又提倡文字改革和使用白话文。一生著作甚丰,后人辑为《刘申叔先生遗书》,凡74种,有“著作等身”之誉。

相关产品:
目    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