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梦幻岛

将银币再转回彼得的故事。现实中那群扮作仙女和海盗的肯辛顿孩子其实是手足兄妹。父母双亡后,巴里便成了他们的监护人。原以为编个开心的故事,用幻想就足以疗伤的,谁想越是逃避,就越难走出伤痛——乔治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迈克尔与他的男友在牛津投河自杀,连彼得,巴里最为看重的、成长为出版商的彼得,也于1960 年结果了自己的生命。 

    3 快乐地,没心没肺地成长

  见过了彼得·潘,我的6月伦敦之旅算是如愿。可是我不想将记忆停留在肯辛顿的无边忧伤。 

  再搭地铁回到市中心,看一场《彼得·潘》的音乐剧来平复情绪。莱斯特广场是低价戏票的集散地,专程来买个实惠的游人,会啃个汉堡包,在广场著名的瑞士钟下耐心等,到暮色降临,钟敲六下,阿尔卑斯山下的小矮人牵只铜铃牛从音乐钟里跳着舞出来了,就赶快冲到早已经打探好的店铺,买最后的那张“杀价票”。即便只是一个匆匆赶路的伦敦人,那一家挨一家的出票铺子,你盖我贴的海报,从屋檐挂到门槛的今晚戏单,也都会粘住你的脚步。老板娘打开“剧院地图”,先把莱斯特广场打上叉叉定为圆心,方圆一英里内大大小小的剧场不下20个:猫、剧院魅影、白衣女子、悲惨世界、狮子王…… 

  每个戏院都有自己的成名剧目。广场东南侧St. Martins Lane 的约克公爵剧院便是彼得·潘的首演地。我走在狭长的街道,于黄昏的光影间搜寻昔日首演日的风光。上世纪初的伦敦,女演员剪短了头发,学习蹦蹦跳跳走路,以能为孩子们扮回彼得·潘而倍感骄傲。可是彼得·潘从“约克”撤下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伦敦西区,撩拨的是成人的欲望,新上演的Dirty Blonde 海报上,女主角一双狐媚的眼睛盯着这个世界。正有些泄气,却意外发现一辆“泡泡车”——它绕着剧院团团转,车头大喇叭播放美国腔的摇滚音乐,车尾小窗微启洒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惹得路人有跟着音乐扭,有追着车子跑。车子从我面前驶过,晃见开车的男子头发已经稀疏,整个儿一老天真。那留两撇小胡子,挤眉弄眼的形象,还颇有点像胡克船长。 

  巴里愿意扮作与孩子嬉闹的船长,“这世间的主人永远是青春的大地和孩子的幻梦。”莫让他们为不可知的未来担心,只要成长中的每一天都能是没心没肺地快快乐乐。 

  伦敦小贴士

  最佳看点——不去杜莎夫人蜡像馆凑热闹,不到邦德街乱花钱。伦敦的雅致在于百年皇家建筑间的绿色庭园。买一张第1区的地铁票,记住Green Park(绿园)、Russell Square(罗素广场)和St.James Park(圣詹姆斯广场)等站点,随意选定一站,可以由此出发,在青翠和芬芳中走上一天。 

  难得美食——去玫瑰园的凉亭,品一杯英式下午茶。茶具是淡花的细瓷,小匙划出清脆的一声“叮”。 

  入乡随俗——不要让阴郁的天气搅了你的心情。穿上“伦敦红”的毛衣,踩一双登山鞋,撑一把长柄伞;或者干脆两手空空,竖起防雨风衣的高领,哼一段“雨中曲”。 

  搜店之乐——满街的旅游纪念品都是“中国制造”,不妨在参观完博物馆、图书馆后再在那里的商店稍作停留:大英图书馆里爱丽丝的通讯录,V&A艺术博物馆里的彼得·潘的剪纸,大英博物馆里丝绣的小小沙包,还有免费的伦敦地铁图,只有懂它们的人才会发出惊喜的欢呼。 

  网页珍藏——偶尔走进利物浦博物馆的网站,与彼得·潘不期而遇。记住这个地址:http://www.liv erpoolmu seums.org.uk/ham lyn/peter pan/index.html,这里你能读到一代代英国人关于彼得·潘的童年记忆,挂着感动的泪花与欣慰的笑。 

  我相信彼得会攀在伦敦眼上,打量这五光十色的城市 

  吹笛的男孩邀请——来吧跟我去永无乡 

  连精灵也要收起翅膀降落,仰头仔细研究这一座座别致的桥 

  时光随着这顶“小皇冠”旋转上升 

  如果爱情可以用一种色彩来表达,那就是眼前瑰丽的蓝 

  粉蓝色的勾边,凸显伦敦塔桥的灵动与精致 

  V&A艺术博物馆里色彩耀眼,暗夜里的彼得趴在天窗上怎么也看不够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