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少年儿童出版社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出版社,在我国少儿读物出版和儿童文学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在那里工作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编辑,你对做少儿图书有什么感受?
周晴:想想真快,我已经在少儿社做了十几年的编辑了,做少儿图书也有七八个年头了。说起感受,我觉得做少儿书的人多半心态比较年轻,因为可以始终和孩子打交道,平时的思维和工作都可以浸润在童年的记忆中不用长大。我个人是比较享受这种状态的,而且只有深“陷”其中,才有可能将少儿书做好。也就是说,做少儿书要充分考虑小读者(儿童)的立场,要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感同身受,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共鸣,才能真正被他们所接受。当然,做少儿书的编辑除了要怀有一颗童心,要简单、真诚、快乐、开放,还应该怀有一点责任感和同情心。毕竟,我们面对的是还未成年的小读者,而一本好书对他们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身上的责任也不可小看。
记者: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原创童书出版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能介绍一下你们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优秀图书吗?
周晴: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原创童书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总结起来看,主要是传承和创新两方面的工作。正如你所说的,少儿社是一家老社大社,曾经出版过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这些年来,我们出版了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等代表当代儿童文学最高水平的优秀图书;同时,我们也推出了梅子涵、张品成、彭懿、彭学军、张洁、殷健灵等作家的作品集;我们还出版了如“QQ宝贝”系列、“风筝丛书”、“布格子”丛书等反映当下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优秀作品。
记者:去年,新社长王一方走马上任后,少年儿童出版社在童书出版方面迈开了大步,而且你们有些书还获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和读者反响。能介绍一下你们做过的原创童书吗,你们做童书的理念是什么?
周晴:2005年,我们提出要为小读者建造“我的第一座文学宫殿”,让儿童文学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成就他们的未来梦想。2005年,在传承文化积累方面,一是我们出版了“贾里贾梅”和“大头儿子”的珍藏版,二是我们和译文出版社合作,推出了“双桅船丛书”(第一辑),准备用几年时间将一个世纪的经典做一次全新的梳理,三是出版了任大霖先生的《我的朋友容容》等原创童书。在创新方面,我们在细分市场上做出了我们的努力,比如,专为初中女生准备的美丽、温婉的纯情故事(“布格子丛书”),富有个性、特立独行的“坏男生”故事(“校园牛仔丛书”)以及专为小学生制作的美文欣赏(“琥珀丛书”),像蓝色月光般静谧、流畅的“张洁月光小说系列”,将经典童话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的《英伦童话地图》等作品。我自己在做书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这本书是不是好看,可不可以感动我,有没有个性。我认为,一本优秀的童书,就应该是有内在生命力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但又比较轻松愉快和好读的。
记者:你们文学室人不多,但都是能写会编的儿童文学行家。新年,你们文学室有什么打算,会给少儿朋友做些什么书呢?
周晴:2006年,我们正在考虑出版一些注重文学性与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从感动心灵、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的高度,有步骤地推出一些成名作家的系列作品,如上海著名作家陈丹燕的系列作品等。同时,我们仍然会关注当代少年的成长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份沉重复杂又纷繁热闹的成长地图。比如,我们会在年初推出直面成长眩晕的流行欧洲的青春小说“酷男生”丛书,穿越成长危机的原创纪实文学《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以及网络游戏小说《嗷嗷喜欢你》,将成长的欢喜、成长的困顿和成长的危机一一呈现,让读者和我们一起放飞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