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出版和文化交流:从伏尔泰开始,到杜拉斯炙热

我国近代文学翻译始于法国文学    中国读者对法国文学的感情一点也不亚于法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的热爱。提起外国文学,许多中国读者首先想起的是《红与黑》、《茶花女》,是雨果和巴尔扎克。我国近代的文学翻译就始于法国文学的翻译,林纾的《茶花女遗事》开启了近代外国文学翻译的先河,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作家的创作,著名作家冰心11岁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她所读的第一部外国小说就是林译《茶花女遗事》。 

    1903年,鲁迅首次向国人介绍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并通过日文翻译了雨果《悲惨世界》中的片段,茅盾巴金的创作都受到过雨果的影响,而当代作家邓友梅则更喜欢巴尔扎克的作品,他曾说:“巴尔扎克的书能找到的都读了,开阔了眼界和思路,对我终生写作都起了好作用”。张抗抗也深情地回忆起“那个酷热的夏天,我每天一动不动地读大仲马、罗曼·罗兰……”中国读者对法国作家,尤其是法国经典作家的熟悉程度让许多法国人都感到惊讶,据统计,自1919年到1993年,我国出版了1800多种法国图书,19世纪以前的法国文学名著几乎都有了中译本;而据另一项统计显示,1979年后,我国出版的法国图书约有1000多种,平均每年70种,在中法文化年间,这一数字被大大刷新,光是傅雷资助计划中的“百本图书在中国”项目就有110多种。 

中国出版界频繁涉足法国文学    比起法国对中国文学的介绍,中国涉足法国文学的出版社更多,所出的作品也更有系统。商务印书馆从20世纪初开始推出法国文学作品,“说部丛书”、“文学研究丛书”和“世界文学名著丛书”都收入了很多法国小说。上世纪50年代后,该社侧重介绍法国社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开始分别在法国经典文学和当代名家名作方面推出了大量具有深远影响的译著,译林出版社则在这两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该社的《追忆似水年华》和《蒙田随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柳鸣九先生主编的“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十批70种先后由漓江出版社和安徽文艺出版社推出,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介绍法国当代文学最系统的出版工程。河北教育出版社则以大手笔推出了《雨果全集》、《加谬全集》、《莫泊桑文集》等法国大作家的集子,令人振奋。 

    1992年,我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组织后,并未因版权问题而停止对法国现当代作品的引进和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率先购买了杜拉斯有关作品的版权,并推出了“法国当代文学丛书”,译林出版社也随之推出了“法国当代文学名著”丛书,收入了克洛德·西蒙、勒克莱齐奥等当代名家的作品;湖南美术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与法国子夜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该社的不少佳作;海天出版社的“西方畅销书译丛”则网罗了法国近年来出版的大量畅销书和获奖书;河南人民出版社继“法国侦探小说警察局大奖译丛”之后,最近又出版了“西方文化名人情感之旅”,前两批推出的全是法国的作品;广西师大出版社则在许钧先生的主编下推出了“法兰西书库”等多种高质量丛书。 

    杜拉斯是中国青年读者最喜爱的法国当代作家之一,她的《情人》已有十多个中译本,她的其他作品也不断在中国出版,继漓江出版社的“杜拉斯小丛书”、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杜拉斯文集”和海天出版社的有关作品后,上海译文出版社再次聚焦这位女作家,他们刚刚推出的“杜拉斯系列作品”将亮相本届图书博览会,给“百本图书在中国”计划增色不少。

法国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    在法语中,有个词叫做éditeur(出版人),它将英文中的publisher(出版商)和editor(编辑)这两个不同的词融于一身。“出版人”并非自古有之,直到19世纪才在德国、英国和法国出现了这个新生行业。 

    如果想要了解一下法国出版业的历史,巴尔扎克的《幻灭》是个绝好的窗口。书中人物道里阿就是以当时最有名的出版商Ladvocat为原型,后者出版了很多拉马丁和拜伦的著作。巴尔扎克将出版业的形形色色的角色都展现在了这部小说长卷中:纸商,给出版商提供用纸;印刷商,采用先进机器印刷,相当程度上控制着图书的成本。在这条产品链上,出版人身处中心位置,他阅读作者手稿,与之沟通,商量有关印刷事宜,并负责支付稿费,还要联系纸商、印刷商,将手稿变成图书。其特别之处在于,从19世纪开始,出版人就必须有出版计划,要预测未来市场,了解公众的口味。这跟老式的书商完全不同,他必须在出版过程中体现自己的识见。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