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出版和文化交流:从伏尔泰开始,到杜拉斯炙热

1835年,“出版人”这个词条出现在《法兰西学院词典》中,可以说是“出版人”这一体系的正式产生。在1850年-1860年期间,出版制度经历了工业化改革,阿谢特在1864年时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出版商,阿谢特这个老字号于是开始刻写法国出版业历史,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法国图书出版业。 

    谈及法国出版业,路易·阿谢特(LouisHachette)是个绕不过去的关键人物。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被迫离开巴黎高师的学生路易·阿谢特做起了学习资料、教科书的出版生意。1851年,一次伦敦之行让他注意到了车站里的书报亭,他希望能在法国也发展这样的销售机制。 

    但在车站里,教科书似乎是没什么销路,于是他设立了文学图书部门,“铁路书库”(LaBibliothèquedesChemins deFer)得以诞生。阿谢特自此不再仅仅是个出版社,而更像一个公司,并采用了高效率的流水线分工体系。作家左拉曾在阿谢特工作,著名的《妇女乐园》其实就是对这段经验的描述。 

    步入20世纪后,法国出版业经历了两次合并运动。第一股合并浪潮发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自吞并了多家出版社之后,出版业形成了阿谢特、伽里玛(Gallimard)和西岱出版社(LesPressesdela Cité)三足鼎立之势。第二股浪潮则发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拉加德尔集团掌握了阿谢特41%的股权,成为其老板。西岱出版社历经数家之手,最后被维旺(Vivendi)集团控制,其母公司维旺环球出版公司(VivendiUniversal Publishing)又吞并了Larousse,Nathan等多家出版社。伽里玛根本无法与此两大巨头竞争,落入了第二梯队。 

    同属此梯队的还有Flammari鄄on,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AlbinMichel)和塞伊出版社(Seuil)。这六家公司一共控制了市场3/4的份额。 

    老牌出版社历史悠久、享有盛誉,面对时代的变迁,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革。Seuil在2004年初与HervédeLa Martinière合并,开始并行地发展出版系统(Seuil出版社)和发行系统(Volumen)。 

    AlbinMichel似乎也要追随Seuil的足迹。伽里玛的家族继承人安东瓦纳·伽里玛(AntoineGallimard)在奋斗20年后还是没能保住家产,只能让投资商参与控股。 

    21世纪伊始,法国出版业便又经历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合并运动。2002年维旺集团崩溃之后,只能出售维旺环球出版公司这个庞大的出版机构。在法国文化部长和总统希拉克的同意下,决定由阿谢特收容其所有工作人员。拉加德尔集团在2002年底购得了维旺环球出版公司之后,成为了法国出版业的垄断集团。它占据了82%的教科书市场和98%的字典市场,在图书发行业中也拥有60%的份额。 

    2004年5月28日,Wen鄄delInvestissements集团收购了一部分的环球出版公司,并与拉加德尔集团合并成立了Editis.但因为Wendel毫无出版经验,所以阿谢特还是牢牢掌控大权的法国第一大出版商。 

    阿谢特不仅拥有众多出版社,还有超过3600个销售点,比如交通枢纽处的Aelia和Relay,以及市中心的Virgin旗舰店,都由其发行公司控制。在这一方面,它是仅次于FNAC的法国第二大书商。 

    阿谢特对出版业的垄断让相关人士忧心忡忡,怀念着昔日卓尔不群的“出版人”时代的知识分子们认为,法国现在的出版业已经毫无灵魂可言。于是在这股商业化合并浪潮冲击下依然存活的小出版社,如赫赫有名的午夜出版社(Editions deMinuit),就因此成为了引导人们凭吊一个已逝时代的绝佳旗帜。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