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个问题,读者给出了这样的反馈:打开一些销售计算机图书的网站,针对图书的价格问题,读者的反馈往往是骂声一片。《中华读书报》和第二书店联合举办的网上调查的结果显示:读者对于《你的灯亮着吗?》、《程序员修炼之道》、《UML Java程序员指南(双语版)》、《DOOM启世录》、《UML风格》这样轻薄短小同时价格也适中的作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更有一些读者,对此做出了实质性的反馈——改读纸介质书为读电子书。于是,随便在一个图书网站发一个要赠送电子版图书的帖子,就会跟上一长串留下电子邮箱要求得到赠书的回馈。有些大学的计算机系,为了没收入的学生无力购买越来越昂贵的纸介质计算机图书,干脆开始收集计算机图书的电子版,然后把它们上传到局域网中的服务器上,供自己的学生免费使用。这些因素都直接造成了计算机图书市场的萎缩。
整个流通体制也在造就计算机图书的定价不合理。书店的销售收入取决于折扣数和图书的定价基数,当图书定价低廉时,书店的利润也收到影响。这造成书店对于低价图书的抵制。而在图书上架的摆放方式上,读者见到的更多的是图书的飘页,轻薄短小的图书因为几乎没有飘页而往往被淹没于图书海洋中,造成知名度低。这样,一方面读者对轻薄短小的图书青睐有加,一方面却注定了轻薄短小只能限于个别品种。对编辑来说,轻薄短小就只能当作某种特色,而不能作为一种手法。以图形图像类图书为例,多数图书都上来就讲新版本与旧版本的区别,却很少考虑把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读者不需要的部分剔除出去。
回顾三年前的计算机图书销售数据,超过60元的售价还是一个刺眼的数字,而今天,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高过这个价位的图书。目前,还没有数字表明,是读者已经接受了这个价位,还是他们用无声的行动抵抗着图书价位的升高,从而使得整个计算机图书市场变得更为危险。
就知与行的关系来说,往往是知易行难。本文的许多观点也直接来自于一些资深的出版人士,可见图书的减负问题并非是一个认知难的问题,而是一个执行难的问题。而认知的一大难点——找出一个能指示市场容量的指标,严格说来也属于执行层面的问题。因此,对国内计算机图书出版界来说,给图书减负所需的更多的是执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