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看,眼下诗文联谜等这一道的文体正渐入式微,时人今贤的佳作,大抵只能从报章中觅取断鸿零雁,或幸遇同好间流传的“家刻本”。有感于此,汉语大辞典出版社近来接踵推出的几本诗文结集,当有开启风气的心意可述。 陈以鸿的《雕虫十二年》,是他从1988至1999年间从业电机之余的文学创作编年集,诗文联谜,各体兼备。在作者的笔下,一是格律严谨而无雕凿痕迹,无论吟诗制联,多见造语能新自然流泻、信手拈来即成巧对的功力;二是游目聘观题材丰富,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始仰刘衍文先生的大名,也是因文虎结缘——十几年前在江更生、朱育珉编撰的《中国灯谜辞典》上,读到他的一篇序言。其文不仅对谜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独具见解,更借题发挥,对楹联、匾额,诗钟、酒令、灯谜等传统文体绝少为文学理论书籍涉及而引为憾事,读之实有醍醐灌顶之感。后来陆续读到他的《寄庐杂笔》(上海书店版)、《雕虫诗话》(收入上海书店版《民国诗话丛编》)和连载于《万象》上的《〈石语〉题外絮语》,乃识老前辈不惟阅历极富,而且才情博洽,于各类文体皆能洞识门径,任意探颐,是以谈故衡艺文质兼美,实为统一的整体。这本汉大出版的《寄庐茶座》,除收入已经脍炙人口的“《石语》题外”,新增“掌故谈趣”和“墨余杂拌”两编,且有迳用摭记、笺体写就的,此亦形式与内容绵密切合的范例。 还有一位“长在红旗下”的方家之作:华东师大古籍所终身教授刘永翔的《蓬山舟影》。作者是衍文前辈的哲嗣,深得家学真传。其治学的成果,钱锺书、邓广铭诸大家都有很高的赞许。这部以“刘永翔文史杂说”为副题的结集,不说其淹贯文史,学养深厚,仅就体裁言,竟得诗词文赋、碑铭联语、书启序跋等十数种之多,或平易或锤炼,莫不运用自如,才气激荡。以旧体诗词论,当年钱锺书先生曾誉为“后生中恐无与齐肩者,前辈亦须却步”。作者自选极严,收录在书中的蓬远楼诗录和词稿还不到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但管中窥豹,亦可见盛名之下无虚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