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仍旧认为:它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更谈不上满足整个国际市场的需要。目前中国有10亿台电视机,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4%多,广播覆盖率达到了93%多。一台春节晚会,通常是被十亿多人观看,这种现象在全世界也绝无仅有。市场和正在逐渐放开的进入限制,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国外的影视传媒企业,都是不错的机会。
但如此大规模的合资浪潮,也势必会打破此前较为稳定的影视传媒生态体系,涉足于其间的任何企业除了感受到机会的蛋糕诱惑外,也在心惊胆战的考虑如何抵御威胁,并不断成长壮大。最现实的问题是一阵风的合资浪潮刮过之后,谁将是最终的赢家?
如果单纯从实力上比拼,国内影视传媒企业显然不是跨国巨头的对手。美国的时代华纳,一年的总收入是360多亿美元,美国的新闻集团140多亿美元,而中国广电影视业全部加起来的总收入只有690多亿人民币。凤凰卫视的老总刘长乐曾经表示,他对华语媒体的这种弱小现状深深感到忧虑。
唐龙国际传媒集团总裁陆兴东这样分析影视传媒业的处境:“3~5年内国外影视媒体尚未大举进入,还有一个大空子,公有影视媒体转轨还有一段时间。其间,像唐龙这样的社会性传媒企业必然会有两三年的发展空间。这两三年内,或许会有真正的民族传媒企业站起来,否则,如果没有这个中间阶层出现,直接对垒境外媒体,一定是一个悲惨结局。”
但是,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将来要是真有谁把中国影视传媒企业打败,那也是中国人。近来在中国传媒领域迅速崛起的凤凰卫视就是一个例子。经过短短9年的发展,凤凰卫视已经成功在香港上市,近几年的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差不多在50%以上,即使那些跨国传媒巨头,也都在启用中国人承担重任。最早扣响中国市场大门,也最为中国人熟悉的西方传媒巨头默多克,先后启用的两员大将张镇中和刘香成都出生在中国,而引领维亚康姆的MTV攻城掠地的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子李亦非。不过,虽然跨国巨头采取了人才本地化的政策,但是受制于政策限制,这些外资乃至合资传媒巨头,到底能在中国传媒市场上扮演什么角色,还是一个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