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永翔《蓬山舟影》札记

咏馨按:所引初白诗,《清诗别裁》、《查慎行选集》均题为《拂水山庄》,手头没有查初白的全集,但大概可以肯定应该题为《拂水山庄》,而且,考北江之语气,似乎也不该加书名号,故此处似当为:
  “生不逢时怜我晚,死无他恨惜公迟”,查编修慎行过红豆山庄作也。
  
  (四)谈名说姓
  刘先生书中的文章可以说是能够雅俗共赏了,既有考证周邦彦、陆游的学术文章,也有教人如何取名的通俗作品。咏馨既然是不学无术的俗人,自然对这种通俗文章格外感兴趣了。下面先摘录一下写在字里行间的读后感。
  P268。名字的寓意
  五代天下大乱,人们盼望有豪杰之士出来戡乱,因《诗经﹒郑风﹒羔裘》有“彼其之子,邦之彦兮”之语,“彦”为“美士”之称,诗中又有称其“孔武有力”之句,故生子多取“彦”字为名,如彦章、彦卿、彦威、彦超……不计其数。
  咏馨按:五代之后以《诗经》中这段话取名的还有著名词人周邦彦,刘先生的老师胡邦彦也是一个手边的例子。缪钺的字是彦威。
  P272。五行法
  这是根据子平术推算出命中所缺的五行,用作名字偏旁,以救其命之偏的取名法。
  咏馨按:鲁迅小说《故乡》中的闰土便是因为算命的说他“五行缺土”而取名的。
  P273。慕贤法。
  咏馨按:现当代的名人中以此法的有宋希濂(“希”字法)、张学良(“学”字法,张学友自然不能算数^_^)张敬尧(“敬”字法)等等。还有一种慕贤法刘先生没有详谈,那就是直接用古人的名或字来命名,如辛幼安、柳弃疾、陈去病等。
  P277。教诫法。
  咏馨按:此种方法有一实一虚两个名人。南宋词人刘过字改之,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里的主人公杨过字改之。当然,在年轻人中刘过远不如杨过有名了。
  P277。连姓法。
  咏馨按:有些人的名字是由父母的姓氏组合而成。我上大学和研究生时,老师中有一位姓丁,他的夫人姓秋,后来他们的儿子便取名丁秋实。含义自然很好,丁姓、秋姓的父母的爱情果实。不过后来我们有位师兄想这个孩子的名字想半天想不起来,结果说成了丁春秋,把大家差点笑岔了气。权记于此,算是对远方老师的思念吧。
  P284。兄弟(姐妹)之名
  咏馨按:王安石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现在用普通话读来完全一样。清朝康熙皇帝给四阿哥取名胤祯,十四阿哥取名胤禛,这两个名字现在用普通话读来也完全一样。到后来皇位继承的问题也正好出在这两个人身上,可谓“冥冥中似有天意”。
  又,兄弟连读不要造成不吉的谐音。我读高中时,教数学的老师和我母亲是一个村子的。他讲,“我们村中有一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卫国,老二叫卫民,老三叫卫党,结果联起来一读,’卫国民党’,真是了不得了”。当时大家听了一阵大笑。不过后来我回家问我母亲,她却说村里没有这么三个兄弟,那看来不是那位老师自己杜撰,就是别有来源了。
  P294。洋名。
  “若取洋名成风,雅免重复之弊”。咏馨按:此处点校有误,应为“若取洋名成风,难免重复之弊”。
  此外,读此篇不禁想起《围城》里的“我你他”小姐。
  P296。姓与名。
  咏馨按:刘先生把姓氏按人口数多少为序排列了一下。冯姓居然位居第十七。我原来以为我们姓冯的人数很少呢,看来却不能算少了。当然,比起寂潮先生的刘姓的人数是差的太远了。
  P303。歧义之忌。
  咏馨按:刘先生说,《说文解字》里说“也”字,“也,女阴也,象形”,又说,“若公然不顾而取以为名,未免要自取讥嘲了”。寂潮先生这样的雅人,估计不会听歌曲了。君不知,当今著名主旋律歌手、《万事如意》、《走进新时代》等歌的歌者便叫张也,女性。
  
  行文至此,我禁不住来补充一些闲话。刘先生有一点没有提到、而我觉得对我们以后给人取名颇有启发,那就是小说中人物的命名。这其中我觉得最讲究的就是钱钟书先生《围城》中人物的命名了。除此之外,我觉得武侠小说界“势分三足鼎”的作家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中的人物人物命名颇为不俗、值得学习、借鉴。这些下里巴人的东西估计刘先生是不屑一顾的,姑且让我献献丑吧。
  金庸小说的人物命名可谓雅俗并行。雅的比如木婉清、王语嫣等都是用的《诗经》里的句子,俗的黄蓉、郭靖、杨康(虽然合起来指“靖康耻”)、令狐冲、韦小宝、等等皆可称之为大俗。而王语嫣最初版本为“王玉燕”,也可谓俗气扑鼻,后来的更动正是刘先生书中的“谐音改名”法。至于东方不败、独孤求败、公孙绿萼等也平仄调和正符合刘先生所说的复姓的取名法。而黄药师、张无忌也无形中采用了慕贤法。
  梁羽生的小说里人物的名字基本走的是雅的路子,如段圭璋、张丹枫、金世遗、唐经天、冒浣莲、练霓裳等等,而澹台灭明自然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慕贤法了。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