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在旧工厂举行新书《女工》的首发式

著名作家毕淑敏新近创作的下岗工人题材的长篇小说《女工》,由北京嘉孚随图书有限公司策划,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日前,在798厂房这个昔日的重工业基地召开了新书发布会。毕淑敏带着她的新作《女工》来到了这个曾经机器轰鸣的地方,来寻找这个时代下的她们,寻找她们的爱情与生活。

    “白鸽总爱清澄澄的蓝天,海鸥总对大海留恋,我们无线电工人啊,最爱自己的车间……”这是当年一位工人赞美大型厂区的诗。在那个年代里,钢筋铁架、烟囱砖楼、灰瓦白墙,还有那些穿着工装裤,在噪音中度过青春的工人,今天,站在空旷的空置厂房里,你还能仿佛地看到当年社会主义生产的集体协作的忙碌身影,能听到抓革命促生产的广播声。然而,当真实的工厂失却了往日的繁忙,穿戴朴实的工人从此渐渐适应了穿梭在他们车间里形形色色人群的身影,身份不同的人们都淹没在大同小异的旧式厂房里,有些车间仍在生产,而另一些已改装成功能各异的新兴场所,车间的机器轰鸣与酒吧的前卫音乐交织一体,另一种生活方式已在这里生根开花。我们不禁要问,工人们到哪里去了,那些曾经如花的女工们到哪里去了?我们如何去找寻那一段岁月?

    《女工》刻画了一位普通女性浦小提的成长经历。文化大革命之初,她心理上不能够承受学生凌驾于老师之上的欺凌,错过了好好表现的机会。文化大革命将要结束时,她不能够忍受负责安排工作老师的骚扰,错过了去好单位的机会。文化大革命完全结束后,她因为善良落入白二宝婚姻索套,而为了白二宝放弃了文化学习机会。被白二宝抛弃之后,又因为自己的传统观念,认为没有共同语言的婚姻不能够持续而拒绝了美籍工程师的求婚。故事的最后,穷困潦倒浦小提的浦小提因为不愿意使自己所爱的男人为自己步入婚外情的行立而拒绝了这个也爱了她一辈子的海军军官的宽厚肩膀。也许正因为浦小提对生活里各式机会的拒绝,才使她这个打小就是中队长的聪慧女孩一步步从社会的最艰苦的低层出发,却依然走在物质的贫乏边缘。

    漫步厂区,厂房依旧。粗大的烟囱还在,但已不再吐着白色的蒸汽;工人还在,但他们已不再是主角;锈迹斑驳的工业管道还在,但这里已遍布着艺术家的工作室、画廊。昔日的女工已失去了主角的辉煌,她们面临着生活的挑战,接受着命运的裁判,但是,她们的内心是坚强而从容的,就如《女工》中的浦小提,善良和尊严是女工浦小提生命中的支柱,支撑着她,直面人生,不言放弃。小说从故事到语言,一如它的书名一样朴实无华,但却又实实在在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它使我们在阅读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构成一个生命最坚实的基础,正是善良和尊严这样源于内心的最本质的东西。有了这些,生命才有可能像花朵一样绽开,并在历经磨难之后吐出更加浓郁的芳香。厂房还在,不论它被现代的色彩改变了多少,记忆着这些岁月的人们是不会被岁月遗忘的。

    《女工》在《北京晨报》连载后,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目前,此书已在全国上百家新闻媒体上刊登了出版消息并部分做了连载,社会反响强烈。这一部分原因是故事中主人公坎坷的生活经历让人牵挂,更重要的归结于我们的这个时代需要更多这样的作品,真正关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和内心境界。著名作家梁晓声致电毕淑敏,这是近5年来中国文坛唯一一个写得好的关注小人物的作品,“浦小提的故事看了让人揪心,不敢再看下去,生怕她又遇到了什么事……”

    中宣部、全国妇联、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有关领导出席了此次新闻发布会并给予了此书很高的评价,参加发布会的还有全国的众多家电视新闻媒体。本书由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总发行,首印达到10万册,是毕淑敏作品中首印量较大的一次。此书的出版定会掀起一个高潮。目前,此书的电视剧改编权也已尘埃落定,我们期待着这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亮相银幕,期待这个故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些许启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