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的现实,注定莫言作品在去年的纯文学图书市场中上演了一场“王的盛宴”。
●无论是热炒热卖,还是冷饭热炒,图书和影视作品的相互“取暖”,都是一种对文化的有益导向。
●随着青春阅读需求的持续高涨,青春文学的繁荣成为当下图书市场不争的事实。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青春读物荣登全市新华书店销售榜首便是明证。
文学读物 唯莫言是瞻
要历数2012年出版大事,不能不提莫言。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上海文艺出版社率先整理出版了莫言作品系列,共计十六卷;作家出版社重新包装出版了莫言文集二十卷;早已买断莫言在中国内地所有作品,包含新作品版权的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及时推出了莫言的新作《我们的荆轲》,首印20万册……
除了莫言本人的作品外,他的获奖还带动了与此相关的作品的热销,比如集纳著名文学评论家的评论合集而出版的《说莫言》、张志忠的《莫言论》、叶开的《莫言评传》……仿佛只要沾上莫言的名字,就看到了图书畅销的可能。
据了解,全市新华书店、精典书店有关莫言的图书销量都不错。重庆书城策划科副科长周南忠告诉记者,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后,去年的11月和12月,文艺类图书的前十名大多被莫言的书占据,比如《蛙》、《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等。
莫言的号召力,也带动了一向叫好不叫座的纯文学图书市场。纵观2012年图书市场,名家们纷纷推出新作,好不热闹——
先锋作家马原“归隐”20年后,推出了《牛鬼蛇神》;毕淑敏的《花冠病毒》,积极探索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梁晓声的《知青》,讲述困难年代的情结;格非的《隐身衣》,体现了格非对现实世界高度的关注与反省。
“在纯原创文学这一板块,众多实力派作者虽然受到莫言的影响,但是也更多的是在吃几十年积淀的老本。”周南忠说,这些图书虽然口碑很好,但销量排名都在50名以后,“受众面还是太窄了。”
影视读物 依旧热销
当图书出版日益成为一种产业的时候,它已不再是简单的纸质印刷,其结合电子书与影视改编共同成就了巨大的产业链。很多出版商也意识到了小说与影视之间存在的巨大利润空间,因此,他们利用影视剧的上映档期,鼓吹小说的上市与热销。
去年在央视热映的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货币》,也捧热了相关图书。而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白鹿原》(王全安导演)、《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导演),由于名导的操刀和宣传,原著也一度热销,大有冷饭热炒之妙功。由于这些热销的影视图书,大都配有精美的图片,价格自然不菲,因此当当网、卓越网等有折扣的电商成了读者购买影视图书的目标场所。记者发现,在网上书店的各分类图书排名中,《舌尖上的中国》、《货币》、《少年Pi的奇幻漂流》高居前三甲。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央视付费频道、重庆有线电视互动点播上热映的美剧《冰与火之歌》,也快速推出了中文版原著,重庆出版社大手笔地买下了其版权,截至2012年已经出版到了第五卷。重庆出版集团外宣部副部长赖义羡透露,2012年,这一系列图书在全国的销售已突破200万册。
“好的影视作品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赖义羡表示,无论是热炒热卖,还是冷饭热炒,图书和影视作品的相互“取暖”,都是一种对文化的有益导向,“读者在影片中还来不及思索或明白的地方,在图书中会找到答案。这对出版方、对读者而言,都在浅阅读和深阅读中,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青春读物 高调前行
1月7日,记者从重庆新华传媒集团了解到,全市新华书店去年销售总量最好的是青少年类图书。经典儿童文学图书《窗边的小豆豆》高居榜首,2012年该书在全市新华书店的销量达7000多册。同时进入销售前十强的,还有韩寒的《青春》、郭敬明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等青春文学。
“纵观2012年文学图书市场,实体店的零售市场已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新华传媒集团采购部文艺科科长杨琼认为,随着青春阅读需求的持续高涨,青春文学的繁荣已成为当下图书市场不争的事实,而郭敬明、韩寒仍是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但由于两人都属于巅峰期,青春文学作家中的新人成长比较缓慢,并且有一部分人都转移到网络上了,所以韩寒、郭敬明的书受读者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在杨琼看来,青少年图书的热销也反映出另一种趋势,“未来的文学市场在网络文学的冲击下会更加分化,读者群体会逐渐转移到一老一小,中间的年轻群体会加速流失。‘90后’以及‘00后’都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长大的,青少年图书会越来越走向休闲、娱乐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