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直辖十周年的重庆在雨中迎来了第十七届全国书市,新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了书市开幕式。这届全国书市开始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文怀沙、王蒙、李锐、周国平、叶永烈、毕淑敏、熊召政、杨志军、曹乃谦和曹景行等40多位文艺名人前来签售和演讲,为期一周的书市呈现出不少亮点。
渝版书成焦点
据了解,本届书市展出的包括音像制品在内的图书有26万种,其中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大学出版社和西南师大出版社带来的渝版书有3000多种。
重庆出版集团租用了45个展位,参展图书有《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重庆直辖十周年鉴》、《教育开发西南——卢作孚评传》、《重庆旧闻录》和《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丛书》、《俄罗斯进行曲》、《对话中西丛书》,以及重庆纪实文学家罗学蓬的《中国远征军》、新锐武侠作家凤歌的《沧海》等。
“对重庆的印象都是来自《红岩》”的著名作家毕淑敏是第一次来重庆,4月25日为其新长篇《女心理师》签售。《女心理师》和著名作家李锐、叶兆言“重述神话”的《人间》、《后羿》,都出自重庆出版集团旗下的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还带来了法国当红女作家玛丽·达利耶塞克的《母猪女郎》和《曼哈顿中转站》,以及当代奇幻文学大师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第七感LIFE——大雅之城·上海卷》。
重庆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林永匡著的《民国居住文化通史》,可能是渝版书中最耀眼的。该书认为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居住文化不仅自成体系、各具特色,而且有与时俱进的演化发展规律和特定的文化内涵。书中第六章“洋居风尚的流行与居住文化的中西交融”,第十章“居住消费的新风与旧尚”,第十二章“居筑装饰与居室布置”,即使是新潮读者读来也是兴味盎然。
重庆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则有《选美重庆》、《漫游中国大学丛书——重庆大学》和《昆虫之美》等。
专家与记者共舞
学者型官员许嘉璐在重庆书市4月26日的出版高层论坛上,向学生于丹鞠躬,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热点。但对于《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争议并没有停息。画家陈丹青4月24日在重庆经典书店推介其新作《退步集续编》时称,“我终于看了于丹的节目,她的一个手势一个腔调都是中央台导出来的。我不能忍受这件事。”
一些实力雄厚的出版社也被迫或主动地集中推出受过严格训练的学者和专家解读经典作品。
复旦大学出版社在推出重量级学者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和朱维铮教授的《走出中世纪(修订本)》、《骆玉明老庄随谈》的同时,还推出了傅杰、徐洪兴、汪涌豪、陈引驰等四位复旦大学知名学者的“悦读经典小丛书”:《论语一百句》、《孟子一百句》、《老子一百句》和《庄子一百句》。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为这套书作序时称:一个时代需要一批深信传统、知识充分的人来诠释经典和传统,赋予时代知识风尚和思想趣味,这样才能塑造这个时代既深厚又普遍的文明。
在学者们争夺经典解读话语权的同时,记者们的作品也以其灵动吸引了不少读者。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鲜出炉的知名外交记者朱幸福的《亲历美国》,同重庆出版社参展的曾任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的袁炳忠的《我在白宫当记者》可对照着读。
凤凰卫视资深主持人曹景行和身为著名配音演员的姐姐曹雷此次来渝,除了为父亲曹聚仁的作品集签售,也是为自己去年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光圈中的凤凰》签售。贝塔斯曼公司则在新星出版社策划和推出了《杨澜访谈录2007I》。
如果加上当代中国出版社今年1月重版的《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观察记》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年初推出的前《南风窗》驻欧洲记者熊培云的《思想国》,以及《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丁刚去年年底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脱美国化——寻找中国现代化的定位》,记者出书确构成热点。
“青春”异彩纷呈
“五四”前夕,重庆书市上也能发现不少与青年人有关的新书,这类书受电视影响尤其大。最突出的当属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制作的同名图文书,该书作者为作家王朔的“发儿小”叶京。
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方言及其伙伴高洋、高晋兄弟,以及许逊、卓越、汪若海、冯裤子等一批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生长在北京某军队大院的孩子们所共同经历的特殊的青春往事——公共厕所里恶作剧,什刹海冰场上追女孩,莫斯科餐厅里耍豪情,劳改农场被教育,碴架、碴舞、当兵、下海、被骗,年少的轻狂,青春的残酷,唯一不变的是友情的真挚和爱情的纯真……
该书灵感来自王朔小说《玩的就是心跳》,王朔为知名度远不如他的叶京大唱赞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连续看了三天,当真事看了,那简直就是一部长篇小说。现在我不必写长篇小说了,那个就是,叶京当长篇小说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