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孙顺林谈到了著名的“二八定律”:“20%的书赚80%的钱,这也非常适合出版界。”对于那些现在看来并不畅销的书,他认为“国外的阅读习惯和国内不尽相同,国内的市场培养还需要时间。而且引进这部分的图书也是我们的责任”。
上半年国内的畅销书榜上似乎冲出了一匹“黑马”。这就是《达·芬奇密码》一书。“这本书我们开始也没想到会走得这么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营销经理王玲告诉记者该书现在已经销售了近30万,在美国已经达到800万的销量,“所以我们觉得国内仍然有它的市场。”
这本以侦破故事为主线,穿插进大量西方宗教、文化、历史的小说的作者丹·布朗此前已经出版了三本同类小说,但反响平平。“这本书在国外的排行也是最初并未迅速攀升,但是后来的销量一直平稳上升,上榜后就高居不下了。我们在刚拿到它的时候也并不看好,因为作者在国内并没有名气。但后来我们持续关注了美国的畅销书排行之后,发现还是很有潜力的。”王玲说,这本书的引进几乎在国内发现了一批读者,他们对于这本书中的解谜部分特别关注,而且这本书对情节的铺陈、把历史融入侦探故事中的结构也比较符合读者心理。所以在国内迅速走红。
但是,该书在国内的一炮打响给文景再引进丹·布朗的其他作品造成了困难。“现在他的下一部已经有很多出版社发函在争取,所以我们可能未必能出那么高的价钱去争取他的下一本。不过,同类的书我们还是很看好,明年,这种新历史文化小说我们还会再出版《但丁俱乐部》、《维纳斯的诞生》和《四人法则》这三本。这种新的题材和写作形式应该还是有市场的。”王玲说。
跨文化的吸引力 记者还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他们表示,版权书的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
从根本上讲,版权书的引进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一方面这种跨文化的距离造成了一部分版权书的畅销,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使得许多在国外本是畅销的图书,在引进后销售并不理想。对于后一种情况,西方科学明星费曼的传记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不过,既然大家都在争抢购买版权,还是说明了,这种异域文化对中国读者特殊的吸引力。只是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那就只有看出版人的眼光再加上几分运气了。
像《达·芬奇密码》一书尽管国内国外都畅销,但畅销的原因是不同的。“国外是由于书中对于耶稣的看法和传统观点不同,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话题。这本书畅销因为它成了话题书。”王玲说,“但国内则是由于前面说到的解谜、对于历史文化的爱好等符合国人阅读心理的因素才畅销的。”
可以说,版权书与原创作品的操作有着极大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文化的差别版权书的运作难度更为巨大。不过,既然有市场的诱惑,就会有本土的经验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