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期不会加息

央行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利率认可度降低。72.9%的居民认为存款利率低,较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在调控中面临两难局面。

    随着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公布,利率上调的预期再度强烈。由于5月份CPI同比上涨4.4%,创下了7年来的最高纪录。同时《经济观察报》的报道说,央行加息的方案已上报,加息面临的主要是一个时机问题。6月14日沪深股市以及债市均出现了大幅下挫,这是市场对加息预期最为强烈的反应。
    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表示:“利率变动要跟上价格变化,否则会形成负利率,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变化。”市场认为,这是央行将要加息的明确信号。此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表示,央行是否提高利率取决于CPI的增长状况,如果CPI上涨超过5.3%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则央行可能加息。
    数据并不完全是倾向于加息的。虽然5月份CPI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CPI的环比下降了0.1%,另外,若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5月份CPI同比仅上涨0.6%。同时,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7%,涨幅比4月份提高了0.7个百分点,但同比涨幅比4月份回落了0.4个百分点。
    央行发布的5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9.4%,同比涨幅继续扩大,但月环比下降0.3%,这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月环比指数的首次下降。
    5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8.6%,增幅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月环比折年增长率为11%,比上月低7.5个百分点。
    种种数据显示,物价仍处于近年来的高位运行,同比增长在继续扩大,但同时出现了同比涨幅缩减或者环比下降的迹象,这表明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正在显现。因此可以认为,央行对近期是否加息仍会采取谨慎的态度,不会立即作出加息的决定。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李扬月初曾表示,物价上涨的趋势将会出现逆转。目前,本外币利差较大,如果加息的话,套利空间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而加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国家统计局在日前发布《关于我国价格统计工作和价格形势的公告》中指出,随着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5月份市场价格上涨势头开始减缓,我国市场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可以控制在合理区间之内,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局面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一论调表明,政府对今年物价走势有十分的把握。在这个基调下,加息压力又减轻了许多,至少在目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另有央行官员说,央行是否加息,需要观察6、7、8月份连续的物价变动水平之后,才有可能作出决定。
    另一方面,加息还在揣测之中,但现实的负利率对老百姓总不是好事。按照目前的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1.98%的利率计算,即使不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税,老百姓负担的负利率已经达到2.42个百分点。物价上去了,利息又不加,老百姓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他们已经开始对目前高物价和低利率表示不满。中国人民银行6月16日公布的二季度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表明,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负的11.8,是1999年开展这项调查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调查表明,城镇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不乐观,24.8%的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比一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同时,城镇居民对利率认可度降低,72.9%的居民认为存款利率低,较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确实,在宏观调控见效的同时,货币政策在调控中面临两难局面。不加息可能令企业增加原材料囤积,加息却又会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以及由此引起的海外游资涌入,甚至可能进一步刺激银行增加放款,加大通货膨胀风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