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市场加息效应并不显著 年内还会继续加息吗

    加息传递出政府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步骤和决心,但加息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运行趋势。投资者可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应对短期风险。

    央行加息消息一公布,机构和散户几乎都预测股市将现“黑色星期一”。

    然而,市场往往与大多数人的预期不同,虽然周一股市在恐慌中低开,超过9成的股票下跌,但后市出现反弹,最终以红盘报收。可以说,这样少见的市场走势让不少投资者大跌眼镜,并且股市一连几天,都稳稳站上了1600点,显示市场对加息消息基本消化。

加息力度温和 投资影响各异
    央行突然宣布从8月19日起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让投资者忙着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股市开盘顿现跳水,银行储户排起了储蓄转存的长队。

    本次加息长期利率提高幅度大,贷款利率提高幅度小于存款。因此长期存款利息增加较为明显,而对房贷影响相对较轻。

    “总体力度仍属温和。连续小步微调,表明温和降温是政府所期待的结局,政策组合也表明了这一目标。”有关专家评价说。

    加息力度温和,但对房产投资影响不小。贷款利率必然会在基准利率之上有所增加,虽然月供增加额和增幅都不算大,但利率提高使得贷款购房投资越来越不合算。若再考虑首付成数提高、个人所得税等税负增加等,房产投资活跃度将明显下降。

净利润影响很小
    股市投资者最担心加息将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但由于此次加息幅度不大,对公司业绩实际影响有限。

    根据中金公司对160家重点公司的测算,此次加息对2006年和2007年净利润影响平均分别为-0.5%和-0.3%,如剔除银行业后分别是-0.5%和-0.7%。

    从市场估值来看,市场估值水平变化与利率水平变化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加息对估值的压力来自于资金成本的上升,股市将面临一定调整压力,但前期股市下跌已部分反映市场对宏观调控的预期,故短期负面影响较为有限。

    本周市场的走势也反映出投资者对加息影响股市的因素有一定认识,有“利空出尽是利好”的效应,有分析师甚至预言,加息可能成为股市转好的契机。

资金面宽松未变
    当然,对于债市而言,加息的负面影响要超过股市。分析人士相信,加息将使债市面临很大的调整,收益率将上一个台阶。然而市场表现却与之有一定距离。周一回购市场的利率水平全线上涨,银行间回购市场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升到2.3193%,较上周五上涨了近11个基点,但市场上为逆回购,机构大量向外投放资金,资金面依然宽松。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回购利率上行仅仅维持了一天,周二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大幅度下滑。有人就此断言,银行间市场上充裕的资金潮已把加息对利率的抬升效应淹没了。

加息目的何在
    分析人士告诫说,投资者对加息不必过于担心和紧张,要逐渐适应今后央行的调控手段。最主要的是要看清经济趋势,即通常所说的,把握大势调整策略。

    那么,加息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会出现什么变化呢?央行是否还会进一步加息?
    事实上,此次央行加息还是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预料。

    由于最新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7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降温迹象,显示央行宏观调控作用开始显现。同时,美国联储也作出暂停加息的决定。因此,权威经济机构对央行短期内加息的预期正在减弱。但就是在这个时候,央行却宣布了加息。

    据分析,央行加息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长期利率增加投资的资金成本,抑制投资过热趋势,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央行此次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在于对4月份仅上调贷款利率的纠偏,适度收窄存贷款利差,防止贷款盲目扩张。

    有关研究人士分析说,此次加息幅度较小,全部信贷余额增加的利息支出约580亿元,对实体经济利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在抑制投资增长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明显高于当前贷款利率水平,因此其实质效果也不会太大。总之,对于当前经济增长偏快的形势,此次加息的实质性影响非常有限。

    但不可否认的是,加息传递出政府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步骤和决心。应该说对市场的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股市债市的表现也作出说明。

有利经济平稳增长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加息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运行趋势。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吴祖尧认为,支持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人口红利、国际化、消费升级、城市化、工业化等基础因素,加息不会动摇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中国经济当前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形势总体是健康的,加息是为了避免经济出现过热的预防性措施,是为避免今后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前瞻性举措。加息同时有利于配合全球性的经济紧缩预期,抑制石油及资源类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改善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因此,加息总体有利于熨平经济周期,不会改变经济运行的趋势。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