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市场加息效应并不显著 年内还会继续加息吗

    境外机构也对央行加息持乐观态度。

    标准普尔发布的报告显示,加息及此前已经采取的行政性调控手段,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增速近期回落至一个更为可持续增长的水平。

    汇丰、渣打也表示,央行升息在意料之中,有助于调控中国过热的经济。

年内继续加息可能性有多少
    其次,从行动上看,央行4月、8月连续两次加息,如果年内还有一次加息,就构成典型的加息周期。那么,年内还会继续加息吗?中国是否将进入加息周期?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其理由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行政调控手段已经能够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加息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性意义——巩固成果。

    二是货币供应量在下半年有望继续回落,不可低估上调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的长期紧缩作用。

    三是汇率问题将成为以后的货币政策首要焦点,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在人民币与美元利差收窄、人民币升值加速的背景下,热钱流入速度加快是必然的结果,而加息会进一步刺激热钱流入,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银行资金回笼压力,以及加大国内流动性进一步过剩的风险。如果再次加息,对解决币值低估问题将产生副作用。

    四是物价指数暂时还没有大幅走高的迹象,而物价指数往往是央行加息的重要依据。

    五是加息整体上仍会抑制消费。当前国内消费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央行再调整基准利率则不利于经济均衡发展。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报告坦言,在加息政策出台后,判断央行后续政策取向较为困难,建议投资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判断后续政策取向。

    第一种可能性是,此次加息是国务院以及其他调控部门对央行施加压力的结果,并非央行的主动选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年内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将非常小。同时,由于此次加息短期内反而会刺激热钱流入、加剧流动性过剩,因此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会有所提高。

    第二种可能性是,此次加息是央行的主动选择,那么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利率政策在央行紧缩工具中的地位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加重要; 二是央行短期内可以牺牲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和游资内流压力加大的成本,专注于国内宏观调控。那么,后续调控中,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

短期如何应对
    由于对后续加息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市场人士建议,如果是偏好银行存款的人,最好是选择短期定期存款,既能享受到加息带来的好处,也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在股市投资策略方面,天治基金经理张岗认为,即使在利空因素困扰的市场环境之中,优质龙头公司的投资价值反而会更加凸现出来,其市场地位在更加严酷的竞争中会得到强化,也就会得到更多资金的青睐,其股价就很可能表现为持续走强的态势。

    证券分析师指出,从板块而言,有息负债率高的房地产、航空、中小金融等短期压力较为沉重,由于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汽车、化工、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的负面影响可能逐步显现,而防御价值突出的板块则包括低负债率的高速公路、运输、医药、日常消费、数字传媒、软件外包和大型国有银行,建议投资者予以重视。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