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现在时:俄罗斯不受冷落 美国没什么人看

经典作品没受冷落
  但是,不能说俄罗斯人已经不再读经典作家的作品了。尽管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俄罗斯的文化传统有失落之势,但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热爱仍是知识水平普遍较高的阶层的一种精神性生存需求。维护经典作品的地位,成为每一个有知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在出席2000年全俄科学院院士大会时表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俄罗斯走向世界、成为强国的理论基础,也是标志俄罗斯作为世界强国的重要依据。”这番话可以说代表性地反映出当今俄罗斯人维护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70%)中,他们可能没有读过普希金的全部作品,但没有人没读过《叶甫盖尼·奥涅金》,他们可能没有读过全部的托尔斯泰,但没有人没读过《战争与和平》。即使在这些作品在民间已饱和的状态下,其新近印刷发行的数量仍相当可观。以《战争与和平》为例,据笔者粗粗查阅的资料显示,仅俄罗斯第一大出版集团“艾克斯摩”近4年来就发行了4万余套,其他出版社也几乎每年都发行印数不等、装帧各异的《战争与和平》全本或简本。虽然调查显示只有6%的人喜欢读经典作品,但并不说明他们不去读,上述出版数量则表明,经典作品并没有受到冷落,甚至相比起那些快餐式读物而言,它们将永远是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

美国没什么人看名著  我刚到美国时,在自我介绍中总是十分炫耀地讲,自己曾在中国的一家出版社做英美文学编辑,专门负责介绍美国的文学名著,特别关注美国的现当代文学,曾编辑或翻译了黑色幽默作家冯尼格的《猫的摇篮》、南方女作家麦卡勒斯的《心是一个孤独的猎人》和其他许多属于严肃文学的短篇和长篇。但我常常看到的是美国人困惑的表情,好像我说的作家是外星人。后来,我改变了介绍方式,主要跟他们提我参与编辑和翻译的英美通俗读物,比如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谢尔顿的畅销书和根据电影《星球大战》改编的作品,周围的人眼睛马上亮了起来。看来美国人确实十分喜欢轻松的消遣读物。

  书在美国卖得好
  美国人很爱读书,即使在电视无孔不入的今天,读书的人数并没有减少,书商的生意更是水涨船高。美国各大报纸每周都有书评专版。《纽约时报》书评不仅是书评的权威,也是书商的风向标和读者购书的参考。美国的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报》每周也会刊登上周销路最好的150本书的名字。在美国拥有几百万观众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奥波拉专门成立了读书俱乐部,而被她推荐的书,无论是新作还是旧作都会顿时风靡全国。近几年,一些会员制超级市场也开始大规模地卖书,引起美国书店业的极度不满,但这却表明美国人读书的劲头不减。

  通俗作品占据排行榜
  美国人都读什么书呢?如果从畅销书名单和奥波拉读者俱乐部推荐的书来看,美国人跟古典和近现代文学名著已经基本“绝缘”,他们更爱读的是犯罪、侦探、爱情和悬念小说。如果这些小说以历史或异国风情为背景则更会赢得读者的欢迎。比如,《纽约时报》上周的最佳文学作品精装本排行的前5本书(共15本)分别为《最后的陪审团员》、《达·芬奇密码》、《天堂约会》、《生别死离》和《被月光勾引》,多为侦探、悬念类小说。从非文学作品来讲,美国人还很关心政治、体育、生活哲理、保健、减肥和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的书。《纽约时报》书评的图书畅销榜是分类的,不能全面地反映美国人的读书习惯,而《今日美国报》的畅销书榜是按销量确定的,也许更能说明情况。《今日美国报》上周最佳畅销书的前10名分别为:《最后的陪审团员》、《南岸食谱》、《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远离邪恶》(广播节目主持人时评)、《天堂约会》、《减肥秘诀》、《人生真谛》、《减肥秘诀袖珍本》和《如何照料丈夫》。

  没时间就读缩写本
  美国是一个工作节奏很快的国家,一般的美国人也许没有时间去读长篇的文学巨著。但这并不是说美国人不读名著。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说明美国人对名著的阅读量,我们依然可以从几个方面了解他们阅读名著的情况。美国的中学和大学均有以阅读名著为主的英美文学必修课。为了让年轻人不仅仅读《哈里·波特》一类的畅销书,美国各出版公司还出版了大量的名著缩写本。我女儿在读的高中鼓励学生多读世界名著,但是他们学习任务繁重,没有时间读原著,于是他们就买了不少名著缩写本,像《简·爱》、《双城记》、《白鲸》和《红字》等。

  奥波拉读书俱乐部虽然不推荐古典文学名著,但也向读者推荐我们中国人熟悉的现当代文学名著。好莱坞也间或把一些名著或是名著作家的故事搬上银幕,而每次这些电影的上映都会引起观众对作品的关注。霍桑的《红字》就两次被搬上银幕,而他的作品也会因为电影的上映而畅销一段时间。前几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也引起了观众对莎翁作品的再度注意。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