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上海经济九大悬念

No.7 地区差别经济政策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地区政策几经变化,地区差距总体上呈扩大的趋势,这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不是短期的政治突击任务,而是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去年,国家又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全局出发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呈现“三极”:即西部继续大开发、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和东部保持良好势头。国家经济发展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可以概括为--“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而目前的重点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今后,国家将更多地在考虑中国腹地加快发展。2004年,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倾斜点之一就是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这一政策将对上海经济有所影响。因此,上海需要搞好“东西关系”。同时,上海也是中国的另一个老工业基地,搞好“两个老工业基地”的关系也至关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加快发展意义重大,要继续保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以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

    No.8 控制货币信贷投放

    200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把握好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力度,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的综合效应,适当控制货币信贷的投放,调整货币信贷结构,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

    对此,有专家表示,目前的“信贷控制下手太重”,“如果继续这样控制货币供给的话,经济根本无法起飞,只会出现比较温和的通货膨胀,更谈不上什么着陆的问题”。现行控制货币信贷投放的政策,将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负面影响。

    No.9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中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由中央财政把出口企业缴纳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1999年起,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东南亚国家货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使中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政府为增加出口,防止通货紧缩趋势,把平均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15%。

    从今年起,出口退税机制正式实施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适当降低和调整出口退税率。二是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出口退税增量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的新机制。四是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五是累计欠企业的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解决。

    受这一政策影响,上海出口能否保持去年49.7%的高增长就颇令人担心了。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