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堡,苏联诗人、作家,1891年生于基辅犹太工程师家庭。1907年在莫斯科上中学时,因参加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活动被开除。次年被捕,保释出狱后流亡巴黎。文学生涯从写诗开始,诗集有《我活着》(1911)和《前夜》(1922)等。1915~1916年任莫斯科《俄国晨报》驻法德前线记者,1917年返回俄国。1921年起,作为苏联记者常驻国外,其间创作的小说有《胡里奥·胡列尼任及其学生的奇遇记》(1922)和《十三个烟袋》(1923)等。30年代初返国,创作了长篇小说《第二天》(1933)和《一气干到底》(1935),叙述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新人成长的故事。1936-1939年任《消息报》驻西班牙记者。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1941,曾获斯大林奖金)、《暴风雨》(1946~1947)和《巨浪》(1951~1952),描绘了从1935~1951年二次大战前后欧洲和苏联的广阔历史画面。中篇小说《解冻》(1954~1956),写了一位“典型的官僚主义者”保守、自私,最后终于被撤职,作品引起激烈争论。从此不再写小说,埋头文艺评论及回忆录。1961~1965年陆续发表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6卷。1987年《星火》杂志发表了未曾面世的第7卷的新章节。 爱伦堡1967年8月31日逝世。 主打推荐 《爱伦堡》,甘雨泽/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人·岁月·生活:爱伦堡回忆录》,(俄)伊利亚·爱伦堡/著,冯南江、秦顺新/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爱伦堡:1891~1967》,甘雨泽/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爱伦堡政论通讯集》,(苏)爱伦堡/著,戈宝权/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 深入读本 《巴黎的陷落》,(苏)爱伦堡/著,侯华甫/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8。 《暴风雨》,(苏)爱伦堡/著,罗稷南/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解冻》,(苏)爱伦堡/著,钱诚/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 《关于〈解冻〉及其思潮》,北京大学俄语系俄罗斯苏联文学研究室/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延伸读本 《苏联文学史》,叶水夫/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苏联文学史》,雷成德/主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 《苏联文学》,贾文华、高中毅/主编,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3。 《当代苏联文学》,孙尚文/编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6。 《苏联文学沉思录》,刘亚丁/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苏联文学史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苏联文学研究室/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西方论苏联当代文学》,北京大学俄语系俄罗斯文学研究室/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