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译精品 承前启后勤攀登——从陈中梅的荷马史诗新译本谈起

    陈中梅博士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新译本已经由译文出版社出版。我拜读之后深受教益。两个新译本所达到的新成就,联想到1993年他回国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优秀成果使我惊喜和赞叹。 

  被但丁誉为“诗歌之王”的荷马是世界文学史第一个高峰上的巨人,是人类童年时代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英雄史诗的天才作者,是公元前8世纪前后古希腊文明创造的永放光辉的奇迹。它对后代各国作家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荷马史诗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进一步普及,从1591-1598年间有两部荷马史诗英译本在英国出版。有证据表明,莎士比亚阅读过这两部英译本。他的悲喜剧《特洛伊曼斯与克瑞西达》(The Historie of Troilusand Cressida)取材于荷马史诗中的有关情节。莎士比亚被他同时代的诗人誉为“诗人之王”。从此可以看出:古希腊的“诗歌之王”在影响、培育16世纪英国的“诗人之王”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郑振铎、王希和、高歌、谢云逸、徐迟、傅东华、罗念生、杨宪益、陈肤文、王焕生等几代学者在介绍、节译、转译(从英文译成中文)、研究荷马史诗方面作出了他们不同程度的贡献。但是,直接从希腊文并按原文行次把荷马史诗译成诗体中文的学者,陈博士是第一人。1994年8月至11月我第一次读到他的两大卷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诗体中文译本时,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十分佩服陈博士攀登世界文学第一个高峰的毅力和他翻译人类第一部伟大英雄史诗的过人魄力和功力;当时我就感到:我国的“荷马学”界升起了一颗明亮的新星!陈博士以他的智慧和汗水把荷马史诗的“永久魅力”非常艺术地展现在我国读者面前;对他的译文我感到很满意。这两部译作已获1998年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一向严格敬业的陈博士自己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在百忙中下决心重译这两部举世无双的英雄史诗。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这两部史诗的新译本比他前两部译本确实有新的超越、新的面貌,新译中几乎找不到与旧译完全相同的诗行。《前言》和注释增加了很多内容,包含了他最近几年在研究工作中取得多方面的创见。 

  他的荷马史诗上卷《伊利亚特》的新译本《译序》由荷马和荷马史诗,诗人·诗歌,史诗的构合三部分组成,共有5万多字,还有大量的注释。下卷《奥德赛》的《译序》、注释、评论和索引共有34万字!新译本的序言、注释和评论运用大量可靠的史料回答了世界“荷马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些高水平的序言和注释使精彩的译文锦上添花,相得益彰。陈中梅研究员匠心独具,把翻译与研究、文学与学术、史料与评论、继承与创新及中外两种文化的精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这两部新译本在世界“荷马学”界处于领先地位。 

  他倾注了更多心血的新译文比他1994年的旧译文更成熟、更生动、更精彩,读起来琅琅上口,更具庄严典雅、自然流畅的语言节奏、音乐色彩,更有中国诗歌的味道,更加生动地刻画了众多古代人物的喜怒哀乐,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表达了这部英雄史诗的神韵。新译(尤其是《奥德赛》)中明显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理念,成功使用了错位、断句和长短词组、句式巧妙结合的手段,准确、细腻而又不失原作雄浑风范地突出了口诵史诗注重收听效果和节奏感鲜明的特点。对此感兴趣的文学爱好者们可以试读陈译《奥德赛》第一卷第22-43行、第三卷第17-28行以及第七卷第226-239行等处。我相信,陈中梅的尝试是有意义的,也是成功的。事实上,他的新译已经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赞许和高度评价。 

  当代著名作家爱丽丝·默尔多赫说:“我认为大部分伟大作家都有一种平静而宏厚的眼光,因为他们理解人是多么不同以及他们为什么不同……荷马、莎士比亚和其他一些伟大的小说家,他们的作品中就不乏宽容、大度和仁慈的气息。”陈博士与荷马、莎士比亚的心灵息息相通,心心相印;他在荷马史诗新译本的译文,序言、注释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理解人、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以人为本、以史为镜、以民为先的人道主义精神。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我国文化建设的高潮、文学艺术的春天即将出现;以天才手笔描写、歌颂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中国的荷马、维吉尔、莎士比亚一定会应运而生。为了迎接这些伟人的到来,陈博士已经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我坚信:在今后的岁月中,德才兼备的陈博士一定会登上新的高峰,作出更卓越的贡献!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