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被《商业周刊》评选为2002年最差经理人的名单当中有不少是显赫一时,甚至是进入过最佳经理人榜单的人物,如桑迪·维尔、李文等等,然而由于黔驴技穷,无法使公司走出困境,有的甚至是违规操作,最后只能是接受遭人白眼的苦果。
最差经理人曾经是商业英雄 以前,69岁的桑迪·维尔(Sandy Weill)曾因为给股东带来财富而被《商业周刊》选为最佳经理人。但在2002年,维尔和他领导的银行巨子花旗集团(Citigroup)却几乎陷入了每一起金融丑闻,大部分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外交易来掩盖债务。由于轻易地相信了虚假但漂亮的财务报表,花旗集团还是安然等发生财务丑闻的公司的主要投资者。虽然在一系列事件中,花旗的杰克·戈伯曼才是罪魁祸首,但维尔也不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此外,花旗承认了曾经在维尔的授意下向曼哈顿的92街捐赠了100万美元,以便让其女儿能入读该街的贵族学校。 去年12月20日,花旗与监管部门达成协议,花旗支付了4亿美元的罚金。3天后,花旗又宣布将准备15亿美元来支付罚金和应付可能与安然等事件相关的诉讼。 维尔承认花旗目前处在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但他仍然期待2002年花旗的业绩能有所表现。而对于花旗的股东们来说,看着自己的财富在一年里缩水30%,显然只能苦笑了。 迪克·布朗(Dick Brown)到底在想些什么?去年8月,当科技行业并不景气时,作为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CEO的布朗还向机构投资者和分析人士宣称他的公司比竞争对手(Plano)的情况要好得多。随后他只是不停地飞来飞去,也没有拿出任何成绩来。 6个月很快过去了,布朗不得不收回他此前说的话了。在2002年的第三、四季度,公司的营运收入非但没有上升,相反却下跌了,利润更是惨跌了84%。这不能全怪罪于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布朗根本就是低估了成本,此外还支付了额外的3100万美元的罚金。对于如此现状,投资者的反应就是不断抛售股票,其股票市值被抹去一半。 比尔·哈里森(Bill Harrison)是J.P.摩根银行(J.P. Morgan Chase)的CEO,他于2002年1月的早些时候宣布,由于个人资产业务的损失、给安然的贷款以及在阿根廷的投资,2001年银行的净收入将比2000年减少一半。当时此言一出,投资者无疑很失望,他们能做的只是希望J.P.摩根银行在新的一年里表现得好些。 但投资者的愿望显然是落空了。去年9月,58岁的哈里森说J.P.摩根银行将度过又一个糟糕的年度,这次是因为坏账的上升和交易收入的急剧减少。作为安然的另一个主要投资者,J.P.摩根正在接受国会的调查,因此其股票价格在去年10月已跌到15美元,在9个月里跌去50%。 哈里森的麻烦远没有结束。J.P.摩根与11家保险公司关于安然事件的诉讼很可能败诉,为此要付出10亿美元的代价;而银行内部许多高层人员也对哈里森管理风险的能力表示了怀疑。因此投资者估计哈里森的饭碗可能不保,除非他能拿出确实的证据来证明自己能带领J.P.摩根走出困境。 上世纪末,怀着对有线业务的无限憧憬,作为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保罗·艾伦投了70亿美元巨资创办了Charter Communications公司。现在公司有670万用户,是美国第三大有线公司。但现在艾伦的股份只值4.23亿美元!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讲艾伦依然对有线业务充满信心,这对公司来说倒能算一个好消息,因为艾伦可能继续投更多的钱。 但如今人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公司2002年的债务已高达185亿美元,说明艾伦经营Charter公司的能力显然是不太在行。 三个道兰都是最差经理人 父亲查里斯·道兰(Charles Dolan)是Cablevision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儿子詹姆斯·道兰(James Dolan) 是CEO,两人在2002年可谓屡屡遭受打击,先是丢掉了数千名顾客,然后是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过度支出和不够谨慎的收购行动使得公司债务高达70亿美元。 作为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CEO,皮特·道兰(Peter Dolan)上任后公司的股价已经下跌了一半。2002年他与ImClone公司签署的价值20亿美元的合同未能得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这使得公司遭受惨重打击。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当安然和世通这样的大公司纷纷因为财务审计出现问题而宣布破产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PAs)的CEO巴瑞-梅拉康(Barry Melancon)饱受指责。结果是美国国会也开始对梅拉康展开调查。 布隆曼(Edgar Bronfman)在2000年决定将家族企业Seagram公司出售给维文迪(Vivendi Universal)环球公司,但维文迪的CEO梅塞尔却使得这家公司濒临破产,布隆曼持有的股份价值因此而损失了35亿美元。 Gruner + Jahr出版公司2002年因为与一位作为公司形象代表的名人打上了官司而导致声誉大损,这位名人声称自己是一个同性恋者,结果使得以她作为形象代表的Gruner + Jahr公司遭受巨额经济损失。
|